提要:企业精神是企业基业常青、永葆活力的生命和灵魂,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一个企业。因此,学院提出“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的理念,即将企业精神中最核心的创新精神引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一切领域,形成学院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教学创新。
关键词:企业精神;经营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院不仅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成人高校改制升格为普通高校,真正具备了高等教育的资格;而且实现了量的扩张:与培尔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资源共享,初步达到了高校办学的基本设施标准。更使我们引以自豪的是,2004年3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我院,对学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这是我院的崇高荣誉,也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崇高荣誉。
在多年的办学治校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究着维系学院健康、持续生命,保持并放大学院成功的秘诀;寻觅着那种能牵引我们的方向、影响我们变革效率的无形的但却是坚实的力量。在长期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企业象逆风行驶的船,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它们之所以能顶住压力,战胜风浪,基业长青,是因为它们具有鲜活的灵魂——企业精神。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寻觅的、十分需要的那种力量。在2001年学院搞后勤社会化改革时,我们作了首次尝试:招聘江阴华联商厦承包学生食堂,让企业精神来冲击、碰撞学院传统的思想观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我们就萌生了“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论证,用这一思想统领一切工作,能产生绩效,于是,它就成了我们的管理思想、治校方略。
为什么要“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一个学院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运营和发展,来有效规避市场和行业风险。如果没有了精神和文化理念的支撑,企业(学院)就失去了方向,更谈不上发展。而用什么样的精神和文化理念来支撑自己,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为实现体现企业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拥有、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态、精神状态、思想境界与作风等。它解决的是企业队伍的精神状态问题,解决的是企业走哪条道路的问题。它是经过实践论证并取得绩效的企业管理思想中的精华,是企业战无不胜力量的源泉。因此,用这样的精神来治理学院,更能保证学院事业长青。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才能生存与发展,这已成为一个基本定律。在这种情况下,办大学不仅是管理大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经营大学。经营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理念。要把市场的机制和理念引入办学体制,把企业的精神引入学院的管理中来。除此之外,我们提出“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还有它更现实的意义。
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学院更象是一个企业,它与别的高校有所不同,是一所没有“级别”的高校。除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部分的财政拨款外,学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是自生自灭的。因此,学院要生存、发展,并不断满足社会、家长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精神、物质上更高的需求,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做大做强事业。尽管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有很多因素促成,但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和幸运的色彩,有些因素只能是短期而不能持久,唯有独特的企业精神与文化理念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学院只有用企业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运营和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而“企业文化”是中
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更符合人的本性,更顺应民心,因此也更具有活力,更能组织起千军万马,激起人们创业、创新、创优的强烈冲动。高校是传承先进文化知识的地方,就应该顺应主流文化,弘扬企业精神。
第三,学院培养的学生是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样的,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操作,用企业的精神、文化来熏陶学生,使其潜移默化,一旦他们进入企业,他们的思想、作风便会很快地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对于培养人的人(即教师)来说,也就必须研究企业文化,尽快与主流文化相吻合,使自己领悟“企业文化”的真谛。而作为学院的管理层面,更应该学习、研究、掌握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精神,并以此来引领我们的教师,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怎样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我们认为,创新是企业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创新是改革,是一种不断打破常规、追求卓越、争取最佳的执著。正是有了这种执著,才成就了企业家和企业的生命和灵魂,使他(它)们视风险为机遇,化平庸为奇迹。而这种精神源于企业的巨大压力和强烈的生存发展欲望之中。相对于企业来说,学校的风险要小得多。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因失误而“翻船”,教师也不会因平庸而下岗。从学校毕业走向学校讲台的教师们就在这几乎没有压力的安逸环境中工作、生活着。体制的弊端及习惯势力的束缚,使不少人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停留于现时的状况,沾沾自喜,墨守成规,不想再发展,不愿去突破。这种思想行为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因此,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企业“只有创业没有守业,不断打破昨天的思维定式,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张瑞敏)的创新精神、改革意识,打破学院“一潭死水”的现状,在学院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一切人群中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对原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进行再认识,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思路;二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和方法;三是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新发展,并在新发展中更加深刻地总结发展的规律。就这样,我们在学院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始了改革、创新实践。
在管理方面,我们确立了“‘内强外拓、富系兴院’,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由高职领域的边缘走向中心,由经济建设的边缘走向中心,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江阴特色’和‘鲜明个性’的高职院校”的学院发展总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动力机制的问题,来调动系部的积极性,激活师生员工的竞争细胞。2001年10月,学院开始了全面深入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聘任制,本着“公平、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鼓励全院教职员工积极应聘。应聘上岗者必须经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合格后正式聘用,聘期一年。这样促使教职员工年年都有紧迫感、危机感,年年都去努力创新工作。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一级分配、二级核算”制。并且分三步到位。改革初期,我们实行的是“岗位津贴制”,即以岗位责任大小定酬、与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优劳优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偏重了“岗位”(有职称才有好的岗位),而不是实际能力,加之考核不到位,此种方法调动不了大家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又实施了“分费制”:即以1:16的师生比为依据,将总收入的35%划拨系部,由系部承担教师的岗位津贴及办公费用等,并且制订了激励系部搞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优惠政策。这样,较好地调动了系部的积极性。以后,我们又进一步分解落实指标,按教育管理30%、教学常规管理20%、教学改革20%、科研20%,培训创收10%的目标与系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了“目标管理制”;在行政部门和教师中实行 “业绩评估制”。
在管理创新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人人都是发动机,人人都有创业创新创优的内在原始冲动,关键是如何让这种冲动自发地、尽情地迸发出来。而高校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学历层次高,心理方面的高层次需求强烈,特别重视理解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因此,对他们的管理,应重视柔性管理,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内在重于外在,肯定重于否定。为此,我们在进行管理设计的时候,从终身发展的高度,将学院的发展放到师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不但考虑他们现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要考虑他们的将来。我们从每一个教师、每一位学生个体入手,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发展意愿,对他们进行生涯目标设计和管理。我们为教师设计了教育、教学、管理三个层面的发展目标,组建了“教学梯队”、“德育梯队”和“学术梯队”三支梯队等;为学生设计了“学生成功手册”,规定学生每年必须达到的目标,并严格按标准执行。这样,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详实的执行计划,并用“业绩评估法”来推进计划的实施,从而,保证学院和师生的共同愿景和使命得以实现。
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们形成了学院独特的管理机制——“MID”三力合一机制(“M”即Motivation,意指“牵引力”。它是一个共同的目标,牵动着团队每一个人的心;“I”即Initial Impetus,意指“原动力”或“内驱力”。人人都是发动机,人人都有创业创新创优的原始冲动;“D”即Driving Force,意指“推动力”或“外驱力”),其含义是:通过确立共同目标(牵引力),建立动力机制(外驱力),激活个人的竞争细胞(原动力),实现学院和师生的共同愿景。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们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出发,根据江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我院师资队伍和生源的实际状况,逐渐构建起了“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潜质的初、中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框架,确立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教育模式。这些从实践中形成的系统的理念,构成了我院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思想、成为我们的办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最充满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渴望知识、追求进步、探索人生、憧憬未来。他们更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更善于独立思考。三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他们就要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到职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谋生之术,更重要的是要修炼自己的品行,开拓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立世之本、成业之策。为此,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一手抓学生的人品和开拓技能。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改造人”的思想行为,转化为“学生的事学生管,大家的事分头干”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放手让学生大胆创新。比如,管理系学生创办的“商务中心”,计算机系成立的爱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等4个大学生创业虚拟公司等,由学生自己出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里面不仅包含他们学到的网络知识、财会知识、营销知识、物流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领悟到了企业的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竞争精神。此外,根据青年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表现欲、丰富的想象力、广泛的兴趣”等特点,我们发动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以此来发掘潜质,创造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总之,“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是我们这些年来通过学院发展实践论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治校方略,是我们用心经营的思想结晶。当前,正是我们学院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并弘扬这种思想,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总结、提炼、积淀,培育我们独特的“学院文化”,加快把我院建设成具有“江阴特色”和“鲜明个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
张曾乾(1953—),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