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教育中“能力”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两个层次。
(一)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人们从事所有活动的基本能力,这种一般能力为学生将来广泛、全面适应社会生活所必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9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曾有过权威论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同时,这种一般能力也为学生适应职业生活所必备"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在职业教育中发展一般能力,甚至将这种一般能力称为“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或“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ies)。各国对这种一般能力或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表述略有不同。
英国将一般能力称为“核心能力”英国的核心能力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对核心能力的内容和操作方式都持有不同的观点。1979年,英国继续教育处制定了一份文件《选择的基础》,第一次对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这份文件把核心能力概括为11项: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制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能力、处理事物的能力、独立能力、动手能力、个性的和道德的素养、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核心能力涵盖的内容很广且十分细致,在其后的几年中,青年的失业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再加之技术变化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觉得有必要习得一些可受用终生的技能。1982年,继续教育处出版了《基础能力》,其中规定了核心能力的两个指导性原则:一般性和迁移性。1983年,继续教育处又制定了《青年培训计划》,其中仅列举了5种核心能力:计算技能、通讯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灵活的动手能力。此后的几年中,英国的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英国工业联盟和教育与科学部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核心能力作出了规定,内容不尽相同,如英国教育与科学部1989年的议案中没有把信息技术和问题解决列为核心能力,而同年英国工业联盟的规定中却有"1992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在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中,把6项核心能力分为两类,一类为强制性的(通讯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一类为选择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个人能力、现代外语能力)。1999年,英国资格与课程署参照这种分层模式,再一次对核心能力进行了调整,这就形成了目前英国职业教育所规定的核心能力结构"目前,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科学部以及资格与课程  署共同认可了六种核心技能:交流(Communication)、数字运用(ApplicationofNumber)、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与人合作(WorkingwithOth2ers)、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ImprovingOwnLearningandPerformance)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其中前三种能力属于“主要的”或“硬的”核心能力,它们通常强制性地应用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中。后三种属于“更广泛的”或“软的”核心能力,它们几乎包含在所有的现代学徒制和国家培训计划中。
  美国将一般能力称为“基本技能”。美国劳工部在其发表的《获取成功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报告》SCANS(Secretary.sCommissionforAchievingNecessarySkill)中提出了一个人进入劳动市场所必备的五方面基本技能:一是分配时间、制订目标和突出重点目标的能力以及分配经费和准备预算的能力;二是确定所需要的数据并设法获得数据!处理和保存数据的能力;三是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四是了解社会、组织和技术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并懂得如何操纵它们;五是选择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用技术的能力。
  澳大利亚把一般能力称为“关键能力”,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其“培训包”的关键能力标准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
  德国把一般能力称为“软能力”或“关键能力”。德国关键能力主要包含在五个方面:组织、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自主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
从各国对一般能力的具体表述来看,一般能力具有职能力的相通性和可转换性,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劳动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不要培养“职业人”,还要培养“社会人”。因此,一般能力除了括各国一致强调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外,还要包括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法制观念、诚信、公正、民主、爱心等基本元素。此外,随着息产业的发展,知识创新速度不断加快,职业变动频繁,这人们造成的紧张感、压力感,无一不需要人们具有乐观、执著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
(二)职业能力(专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职业能力所针对的“职业”有其特定含义,它直接对应的是与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职业学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设置,这些专业所要培养的就是符合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所需要的一线人员,因而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可称为专业能力。针对学生的就业所需,职业能力由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构成。
专业通用能力是为适应某一职业领域或岗位群的工作需要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职业群是根据广泛的产业基础或职业类型而划分出的职业组合,这种职业还可细分为具体的岗位,如采购供销这一职业还可再分为采购、住厂、押送、检验、推销、信息联络等岗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等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他们的工作岗位多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上。由于第一线岗位随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因此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职业教育如果仅以“岗位需要”为视点,依旧停留在培养具有一技之长而过于僵死!不善变通的技工和其他劳动者目标上,那么虽然可能培养了许多今天的就业者,但同时也就造就了一大批未来的失业大军。
专业岗位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领域里某一具体岗位的应用能力,是一种见效较快的能力,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可直接上岗工作。在当今的职教界中,尽管反对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呼声较高,但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能力是适应其生存所需。从企业界的反映来看,他们希望所招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来之能战”。因此,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在培养专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岗位能力,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从而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能获得作为自已主要生活来源的,能满足其生存、温饱(进而发展)需要的职业岗位。因为生存是任何事物(人)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某一事物(人)连生存的可能性都没有,要谈发展,就有虚无缥缈之嫌。
—陈红《对职业教育中“能力”的探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