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迷蒙中,为期两天的全市企业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集中培训班落下了帷幕。这次培训的压轴戏是25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以“传承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重振无锡产业雄风”为主题的一场专题报告,报告结束后,不少企业家步出会场就打开手机在朋友圈里感慨:“真是说到做企业的人心坎里了!”
李小敏的报告开头,首次全面回顾和阐述了无锡的“工商基因”,在重温无锡工商经济的历史后鲜明地提出了:“传承好工商基因,无锡的发展就会顺利向前;传承不好这个优质基因,无锡的发展就会遇到挫折。”寥寥数语,再次表明了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市的决心,对企业家们来说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再次提振了他们抢抓机遇、再创辉煌的信心。
“无锡的工商基因成就了过去辉煌,也是当前无锡产业的根基所在,希望所在”
红豆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周海江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当天报告会上李小敏的一段话赫然映入眼帘:“无锡之所以涌现出如此众多的实业家,离不开千百年以来重工恤商精神的积淀和传承,这就是无锡充满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基因编码。”
“李书记报告中对无锡工商基因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得深刻全面,点准了无锡实体经济发展的‘穴位’。”周海江说,无锡人的工商基因孕育发展了无锡的工商文化,成就了无锡过去的辉煌,也是当前无锡重振产业雄风的根基所在、希望所在。周海江十分感慨,红豆集团历经种种困难磨炼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往事历历在目,毫无疑问,红豆人身上就是流淌着这么一股不畏风险、勇猛精进的血液。
同样是纺织起家,无锡一棉的历史更加悠久。
在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版图上,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的地位不可或缺。一棉前身是荣德生先生所创办的申新纺织三厂,创办于1919年。女厂长周晔珺深情地说,在一棉的身上,凝结着这座城市居民太多的情感与记忆。这次报告会上,李小敏也特意给这家百年老厂点赞,称许一棉给了无锡企业家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要把企业做久做长,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务实行稳、立志行远”两方面下功夫。
当天听完报告,昨天又在无锡日报上细细阅读了李小敏的专题报告内容,周晔珺感到特别激动。“在百年一棉的身上,始终浸润着创业和创新的基因与血液,我们时刻在思考,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发展空间又在哪里?关键是要面对现在,与时俱进,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做精主业做出特色。”周晔珺说。
“创业激情消退,代际传承脱节,这个时候就是要从历史里找回动能”
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建新表示,市委书记这次很谦虚地和各位企业家讲是“作一个交流”,但实际上分析点评无锡的工商基因十分精当深刻,总结的三个关键词“重工恤商”、“务实奋进”、“实业兴邦”,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庄建新说,近些年来无锡的企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挫折,再加上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一些企业家滋生了急功近利、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思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早期民企老总因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而发愁,有人甚至萌生了卖掉企业的想法,有些子女也觉得做实业太累,或者不认同父辈的经营理念,宁可在外创业也不愿回来接棒。
“这种集中培训很接地气!”庄建新直言,过去有一些培训实际上已经沦为企业家们的联谊会,而这次集中培训,两天时间内请来了北大教授张维迎、高盛集团投资专家、原工信部总工程师,主题涵盖企业家精神、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供给侧改革、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等,内容十分丰富扎实,特别是李书记的一场专题报告,从历史的高度为无锡的工商基因画了一张谱,这让民营企业很受鼓舞,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李书记讲到了工商基因的传承,这一点让我很有感触。”80后企业家、无锡烨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云娇说,自己接掌烨隆精密已经三年有余,工商传承是吴家的传统,也是牵引两代人的纽带。1994年,吴云娇的父母作出人生的重要决定——创办烨隆,尽管只是一个几百平方米的作坊,也倾注了两人全部的心血。
“我父母一边要带孩子,一边要创业,真的很不容易。”吴云娇回忆道,那段日子她经常早早就躺到床上,假装睡着,这样父母才好放心,继续踩着月色回到工厂去赶工。“看到父母为了烨隆付出那么多,没有理由不想接班!”
有着接班的满腔豪情非常重要,但如果传承不好这个优良基因,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遇到挫折。“做实业需要坚持,一旦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就要钻进去。”这是父亲教会吴云娇的第一课,吴云娇回忆,2007年父亲瞄准涡轮增压机部件这个领域投资项目,尽管当时这个项目极其烧钱,导致企业连续多年亏损,但始终没有动摇父亲转型的决心,今天回过头来看,也正是这份勇气和胆识才成就了公司的蝶变。“就像李书记在报告中说的那样,创业时不畏风险,遭遇挫折时绝不动摇,创新上敢为人先,这就是我们的工商基因,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无锡人骨髓里经商济世的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关键看我们怎么干”
历史上的无锡,就有重工恤商的传统。
年轻企业家、博耳电力董事长钱毅湘兴奋地说,过去历史课堂上没学到的东西,这次李书记都讲了,而且讲得很生动、很具体,从六七千年前无锡原始手工业蓬勃兴起,到明清时期形成江南“四大码头”,涌现无锡安国、邹望、华麟祥三大巨室,再到民族工商业兴盛时无锡成为“小上海”,接下来就是自己的父辈们开始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浪潮中陆续登场……这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让钱毅湘在体悟先辈创业的不易中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无锡人骨髓里经商济世的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而关键就看我们怎么干。
30年前,那时的博耳电力还叫无锡市电力仪表成套厂,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博耳电力当时和绝大多数乡镇企业一样,做的是生产配电柜这样的低端制造生意。等到钱毅湘1999年接手企业时,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钱毅湘意识到,纯粹通过加工制造谋取利润不可能持久了,必须在此之外拓展新的赢利模式。
“我们一直想跳脱出传统制造的桎梏,进入制造业服务化的领域。”在投入3亿元巨资后,博耳电力开发出了一套“电管家”智能配电系统,从2012年起博耳为一家全球知名洋快餐品牌“量身定做”电力监测与数据采集,第一年就帮客户节省了4500万元的电费。
作为百年企业无锡一棉的带队人,周晔珺也在不断寻找发展的新路径。“一定要有持续的学习力,向同行业学,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学,某一个行业哪怕有一点能为我们所用,都要尽全力去学习。”周晔珺举例说,在她的潜意识里,日本的产品档次比我们高,可能是自动化程度高的缘故。但通过去日本实地考察才发现,日本企业的装备其实很普通,关键是管理上的创新,是操作方式、设备维修方式的改变,是这些“不在明处”的创新和改变带来了产品质量的提升。眼下,无锡一棉正在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生产和辅助管理,被业内誉为“建在传感网上的纺织企业”。
在传承工商基因的务实奋进中,越来越多无锡企业正在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参与竞争。庄建新自豪地说,如今公司已和宝钢集团合作生产核电用管,先后研发生产了火电、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20多项替代进口的新产品,无锡企业正在前辈创造的辉煌成就基础上,迈向更加高远的未来。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