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经济观察 > 正文
江阴:打造智力高地 推动经济转型
2013-05-21 13:49:25


2009年07月07日08:26  来源:江阴日报

     城以人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决定着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

  200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金融海啸仍未见底,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果断地把2009年定为“科技与人才创新促进年”,抢人才资源成为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

  正是在人才支撑下,弯道超越,跑出了“江阴速度”!推动了江阴经济成功转型发展!

  筑巢引凤,抢得发展先机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招揽天下英才而用之,金融危机是人才“抄底”的最佳时期。

  3月份以来,江阴快人一步,创全省县级市独立组团海外招聘之先河,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多伦多举行3场“530”项目推介会和海外人才招聘会。

  6月24日,江阴经济开发区“530项目产业化加速行动”推进会暨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授牌仪式上,又有2家院士工作站落户开发区企业: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阴爱迪超声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中科院院士签署设立院士工作站协议;一批“530”项目签署合作协议,留美博士阎京波团队项目与江阴市向阳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经济发展的重心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从“江阴制造”向“江阴创造”跨越。产业转型“倒逼”人才优先——“园区、项目、站点”为载体,高科技、高层次人才集聚创业“破茧而出”。

  以“530”项目和“双百工程”为抓手,在资金引导、政策扶持、载体建设的有力支撑下,江阴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江阴亟需的风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的领军型人才和创业团队,不断优化江阴人才结构。按照“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有用”的要求,加快建立柔性人才库,促进境内外创新型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担任业务顾问等形式为江阴服务,不断集聚国内外各类人才,让项目找到人才,让人才找到“舞台”,让江阴成为各类人才集聚的“洼地”。

  被欧美国家广泛运用的致癌试剂测试盒,由于技术和价格原因,一直在国内难以推开。不久前,入驻百桥的常小伽博士带领她的团队进入这个领域,成功研发出技术更优、检测更精确、成本更低廉的替代产品。“一小滴血可以初选你有没有癌症病毒的感染,我们计划年底前进行临床样品验证。这项产品推向市场后每年销售有望达到3亿元。”短时间内获得成功,身为江阴艾托金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的常小伽归结为江阴良好的创业环境。

  引智育才,人才在开放、创新的环境中释放社会创造力。据统计,目前全市入库柔性人才3241人,入库欧美退休专家100多人,通过49个“530”计划项目,全市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领军人才115名,博士、硕士超1400名。

  三支队伍,引领经济转型

  上半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正式启动“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促进江阴籍大学生就业工程”,开设江阴需要,企业急需的计算机软件,动漫制作高级班,同时适应开设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和物流等中级班,从实际出发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我们有信心通过这次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能在软件外包企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年刚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栋有幸成为政府买单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班成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钱红表示:“本期培训结束后,我们将适时举行专场招聘会,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使学校企业个人双赢。”

  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实现化危为机,江阴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促转型,人才是关键。发展的机遇在人才,发展的瓶颈在人才。江阴全力打造好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企业家队伍等3支队伍。

  “人才支撑,就是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引领就是要通过3支队伍建设来引领、带领江阴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俞烈彪说。

  重奖企业家不奖金钱奖“出国培训”;干部培训,一改传统灌输式,推出“新知识、新技能”菜单式自选培训;“老板”培训员工,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全市1所职高院校,12所中等职业学校和71所各种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成为江阴“蓝领技工”的摇篮。

  围绕“科技与人才创新”促进年活动,高层次人才招引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人才普查行动三大行动正在江阴全面推开。党政人才、优秀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在内的八大类人才开发计划正有序推进。

  政产学研,赢得发展“外援”

  6月25日,江阴市—浙江大学市校签约合作仪式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江阴与浙江大学签署市校合作框架协议,借助浙大的各类优质资源,江阴将在城乡建设与规划、工业科技、新农村建设、人才建设等领域与浙江大学展开全面合作。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战略为抓手,江阴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加快由投资拉动到科技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制造、资源依赖到科技依托转变。

  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产学研联盟信息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查询系统,加快与上海杨浦区的智力对接,与浙江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全市共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组织申报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1项,新批国家院士工作站6家,入围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6项。积极推动农业企业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挂钩合作,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阴研发基地挂牌成立。

  通过中国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江阴国际咨询委员会,通过新的产学研合作开展,90多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300多位专家、教授成为联盟顾问,为江阴提供有力的外部智力支持。

  新的产学研合作的开展,促进了新兴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新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推进了以“新合作、新技术、新产业”为内核的“三新”战略,企业拥有了以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快车道。今年1至6月,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

  人才强企,打造长兴企业

  “企业兴,则江阴兴”。

  从2008年8月起,江阴启动了为期两年每月1次的“企业家大讲坛”,邀请资深经济学家、著名企业家演讲授课、现身说法,既帮企业家积累理论,又助他们学习案例。“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市委、市政府主动邀请专家为江阴企业家讲发展、重组、改革这些理论,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华宏正在加快转型提升,做强做大机械这一主业,做强做专化纤产业,积极投入IT产业,通过差别化经营提升集团发展水平。”华宏集团董事长胡士勇表示。

  为提升企业家和企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江阴采用高端培训与主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政府搭建平台、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模式,对企业高中低三类经营管理人员全覆盖培训。在组织大企业集团、优势成长型企业外出参观考察的基础上,2007年起,市委、市政府启动企业家素质工程,从科技创新资金中安排1200万元专项经费,在全市实施“百名企业家创新培训计划”,并突破了境外培训的先河,按照企业特点、行业类别,有针对性地选择发达国家进行实地培训,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个性化培训。国内培训,开办“企业大讲坛”,办好同济MBA班。启动“常青藤”工程,加强新一代企业家培养。

  政府的人才强市举措也让企业家学会了付出,自觉成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践者。苏龙发电有限公司的老总陶建华把自己获得的全国电力行业最佳管理绩效奖的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专门用于员工创新培训;西城钢铁出资3000万元,将普通员工送出国门培训;法尔胜集团成立创新基金,培养造就一批项目带头人、技术拔尖人才和团队……(沈凡想)

(责任编辑: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