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伟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在产教融合中推进高职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课题,是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无锡市一些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高职科技创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坚持并不断深化。
[关键词]产教融合;科技创新;高职;无锡市;对策建议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论述,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这些重要文件都指出了要推进高职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高职科技创新,从而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适应行业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和升级的能力。科技创新和高职高质量发展存在耦合关系,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协调,而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就在产教融合中推进高职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作一简析。
一、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技创新关系分析
(一)在产教融合中提高高职科技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什么?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技术方面遇到难题时,高职院校要有能力和水平帮助其解决,这样校企合作就不仅仅是一纸协议,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双向需求。由于我国高职原有基础薄弱和发展时间不长,其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和飞速发展的科技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纵向科研服务到款额,四分之三院校在100万元以下,四成院校在10万元以下,两成院校为0;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近四分之三的院校在100万元以下,半数院校在10万元以上,四成院校为0。[1]据对20所江苏省“双高计划”院校统计 2009—2018 年平均专利转化率仅为1.89%。这和2018年全国高校科技专利转化率刚过2%的结论基本吻合,和国外高职院校超过30%的平均专利转化率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我国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率十分低下。[2]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而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深化产教融合需要科技创新支持
深化产教融合依靠的是科技创新的支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指出,推动高校整合各类资源、平台、要素,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创业型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集聚人才资源、牵引产业升级能力。要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教育通过与产业融合提升品质,产业通过与教育融合寻求技术支撑,两者交融,实现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3]科技创新助推产教融合,并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层次。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在这四大职能中,科技创新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实现其他三大职能的基础。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有利于推进文化传承,总之,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高职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高职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要深化产教融合,用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无锡创新发展是产教融合的动力之源
高职科技创新离不开区域创新需求的推动。无锡市是位于江苏苏南的工商名城,近代以来工商业发达,是现代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是长三角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70.48亿元,排在中国城市第14位,人均GDP位居全国万亿级城市第一。《2020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20年年底,登记在册的全市各类企业达36.96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4家在无锡投资兴办了209家外资企业。《2020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中无锡排名第六。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连续八年位居江苏省设区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34.9%和48.3%,9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030家。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支点城市,2015年以来无锡大力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努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无锡创新发展是产教融合的动力之源。
无锡市现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0所,数量位居江苏省地级市第三。其中国家示范高职校1所,江苏省示范高职校4所,校址设在县级市的2所,民办3所。2019年被教育部列入“双高计划”的有2所,其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立为全国高水平建设单位A档院校。作为全国“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和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近年来无锡市对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无锡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锡政发〔2015〕294号)、《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15〕339号 )、《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锡委发〔2018〕76号)等重要文件。无锡市通过建立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奖评选制度,引导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全市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提高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4]无锡高职教育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在产教融合中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二、无锡产教融合推进高职科技创新的实践
1、在产教融合中寻找科技创新课题
高职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要能为本区域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只有能解决企业科技难题才能真正体现高职科研的价值,可以说企业是高职科技创新之源,要不断在产教融合中寻找科技创新课题。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沃格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其承担了智能制造单元桁架机械臂的手爪系统设计与应用研发项目,获科研经费106万元,该项目解决了企业在手爪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难题,通过三维扫描和模块化设计,联合研制出“铝膜成型机”入选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企业提升综合效益达 2800 万元。无锡商业技术学院与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创新研发为推动力,共同创办信捷创新社团,开展精英人才订单培养;校企共同研发 I代、II 代以及 III 代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实训教学装置;共同申报并完成 1 项校级校企合作项目;共同申报专利 15 项;共同完成 1 项无锡市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建设;共同申报建设江苏省“互联网+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互惠、共享共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4 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该院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以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为导向,鼓励科研团队与教师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方向,2018年立项纵向课题 30 余项,项目延伸科技论文(著作)170 余篇,获批国家专利 49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 16 项;立项校级科技基金项目 42 项,受企业委托开展共推互聘科技项目29 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许洪龙副教授以省高级访问工程师的身份,赴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脱产研修,在华宏科技研发部任项目组长,为公司进行了新产品开发。从 2017 年 9 月至今,他为企业申报了专利 4 项,先后主持了华宏的“华宏科技机械装备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开发”、“630 吨品字形液压多段龙门剪的设计与运动仿真”等多个重要技术创新项目,并都实现了销售。
2、在产教融合中提高师生科技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在和企业合作中,师生身处真实环境,了解技术最新进展和工艺操作流程,易激发创新热情和灵感,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程系与无锡德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合作,企业先后投入价值 57.8万元的数码印花设备免费在学校建立了数码印花项目工作室,师生共同参与产品项目的设计研发,学院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并运用公司投入的先进设备进行产品制作,使师生能直接面向市场进行项目的研发和实践锻炼,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指导。另外学校在公司内设立了教师流动工作站,青年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结对进行拜师学艺。通过引企入校,以真实产品研发项目为载体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学院教师掌握了当前服装面料印花的主流技术,教师实践工作能力与研发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有了明显提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物联网产教融合平台,形成基于“创新工作室+创业团队”的双创孵化计划。铸造“感知苏信”专业创新工作室品牌,学生主持“智慧停车系统”等横向项目研发、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等工作,形成了校企双导师制、学分转换制和选拔退出制等良性运行机制;成立安谷苏信创新创业中心,引入企业项目、企业导师,孵化学生创业团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7 年成功孵化 2 个创业公司、14 个特色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 应用”三连冠、2018 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该院自 2006 年与 SK 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海力士冠名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双方合作14周年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在产教融合中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不应只是少数专业、部分教师的“单打独斗”,而应成为高职院校的“集体行为”,要在产教融合中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2016年无锡市颁发的《无锡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就提出“全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可见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融合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企业,每年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1000 万以上,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6000 万以上,2018 年服务企业产生经济效益高达 5.2 亿元。位于无锡新吴区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持续强化“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立足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引进尚德太阳能组件、阿斯利康生产线等一批“教学工场”,在高新区各专业园区共建教学基地,形成“园中院”,在 IBM、海辉软件等 20 多家企业建立实训教学区,打造“厂中校”,促进“开放式”教学体系建设。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区域智能制造服务产业项目为纽带,通过与海澜集团合作共建海澜电商运营实训中心,实现校企双导师互聘共培,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在产教融合中推进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在产教融合中推进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课题,是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以上无锡市一些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坚持并不断深化。
1、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在产教融合中推进科技创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校企双方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如何更好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真正成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增强和高职院校科技合作的意愿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应给予支持,形成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科技创新涉及知识产权、技术保密及经费使用、利益分配等问题,这些也急需通过健全法规加以保障,以明晰双方的职权利。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无锡市通过评选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奖是一种有力的激励制度。
2、以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创新品质。要把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和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结合起来,做到校企协同育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定向招收 100 名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冠名为“远东电缆班”。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人才质量,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共建“江苏省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和“江苏省线缆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合作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助推企业技术进步。这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应该值得提倡。
3、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产教融合的有力抓手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也必然要提升层次,而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高职院校要高度认识科技创新对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主动将科技发展规划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融入产教融合全过程。从上看出,无锡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围绕无锡“产业强市”目标积极为无锡产业发展服务,务实推进产教融合。要通过政策规划的制定和专业梯队等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在产教融合中的支持力度。
4、切实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
对高职院校来说,推进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科技创新水平是关键。就无锡高职院校来说,因各校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产教融合的成效也不一。高职院校要树立科技创新是助推高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的观念,加大奖励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引进产业教授和能工巧匠,支持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从事项目的合作研发,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在区域内行业企业界的科技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森, 邓晶晶.“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学校强化科技服务的关键问题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11):10-13.
[2]商琦.职业院校专利转化现状与效能提升——基于江苏“双高计划”院校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86-90.
[3]张岩松.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56.
[4]程晖,苗露. 产教融合助推无锡智能制造进入“快车道”[N],中国经济导报, 2017.12.22.(A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点资助课题《科技创新与高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及实践探索——以无锡市为例》(课题编号:B-a/2020/03/11)
【作者简介】杭建伟(1963- ),男,江苏无锡人,双学士,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本文收入《江苏高教评论202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