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学院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建设研究---高职学院中的隐性教育
2013-05-21 13:52:06
[摘要] 高职学院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的实践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在学院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这四个主要层面中。
[关键词]高职学院;学院文化;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高职学院文化,广义地讲,是指高职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高职学院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局限于高职学院校园内的校园文化和办学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貌等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指一个高职学院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高职学院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包括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等等。高职学院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道德文化建设。
当前,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能够借助许多新的载体以崭新的活动方式运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高职学院都在努力改变道德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忽略非认知心理作用的片面状况。重视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不仅是道德文化建设观念与方法革新的表现,也涉及道德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内涵
学院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囿于高职学院情景之中获得的全部经验。同样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是高职学院经验中的一部分。我们的道德文化建设中一直有关于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但认识到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正式纳入道德文化建设体系来加以考虑,还是一个新研究领域。从隐性教育的内容来看,它更偏向非认知领域,偏向于情意方面,偏向于价值观念系统。隐性教育广泛地涉及学生对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真理的态度和信念等,而所有这些也正是道德文化建设关心的一些核心问题。而我们的道德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忽略了非认知心理的作用,甚至认为道德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或者是优先解决认识问题;道德文化建设长期以显性教育为基本形式,充满了说教。这种片面性不仅使道德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性,而且认识问题的解决也很有限。为了使我们的道德文化建设更为有力,发挥更大的效能,就必须研究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
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表现于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所谓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是高职学院通过(或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一种间接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 
隐性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与“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中官方指定的,学生通过正式学习获得的经验”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与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两部分。高职学院中外显的、有计划的正规道德文化建设为显性道德文化建设,除此之外高职学院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均为隐性道德文化建设。隐性道德文化建设至少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显性道德文化建设实施中所产生的偶然的无意识的“负作用”;二是高职学院情景中的制度因素,如高职学院管理体制、高职学院生活制度、人际关系等,三是高职学院情景中的气氛因素,如校风班风等等。这些因素是教育计划中未规定而又确实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的。
隐性道德文化建设作为高职学院教育的“附生物”,既体现着高职学院教育范围内自然影响的属性,也体现着教育的属性。换言之,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通常都是在“非目的性”、“无计划”的自发偶然情况下发挥作用,学生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但也不否认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是有一定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也会有意识地从高职学院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处于一种意图性、预期性的状态。隐性道德文化建设与显性道德文化建设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实际上,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并且互相转化的。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中潜含着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成分,隐性道德文化建设中强化(有时也存在着弱化甚至对立的情况)着显性道德文化建设所传递的经验。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中包含的观念,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信念等等,由于连续多年的传递过程,会转而消融成隐性道德文化建设;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由于教育者的精心设计与有关方面的重视,转而可以成为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内容。

二、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效能
对道德文化建设来说,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作用很大,这主要是由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两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从隐性道德文化建设角度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可以避免直接、显著的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从道德文化建设过程角度而言,道德文化建设过程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联系的断裂,而道德认知与情感之间联系的建立,除了要在道德文化建设的常规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上想办法之外,注重隐性道德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道德文化建设中应当如何注意隐性道德文化影响的存在,并优化这一影响的效能呢?这应当从道德文化建设隐性存在的具体领域谈起。实际上,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中的显性与隐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直接和显性道德文化建设的地方,就有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存在。
目前,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实施是以显性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由“两课”构成的有其预定目的、内容和作用的“知识性道德文化建设”;二是由高职学院各类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的各项校内外的道德文化建设工作或活动,可以称之为“活动性道德文化建设”;三是由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蕴含的道德文化建设因素进行的,可以称之为“渗透性道德文化建设”。
从当前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要求和实际效果来看,除了应继续发挥这种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体系的积极作用外,还需要充分认识和重视隐藏在各种正规的、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中或各学科教学中被忽视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因素。依据对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特点的分析研究,,高职学院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应该由如下四个部分构成。
(一)隐藏在各种正规、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中或各学科教学中被忽视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因素。
学生道德的形成一般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通过专门的(有计划、正规的、显性的)学习任务学习到学术性知识(如马列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但学生从这些课程中“学会”或“获得”的并不一定就是这些课程的设计者与传授者所预期的结果。另一类是学生无意识地获得的非学术性知识, 它以无形的方式自发地作用于学生的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如通过高职学院环境、气氛、风气甚至学院的声誉等等施加给学生的影响, 或是通过交往、评价等学习活动而获得的价值、态度、情感、兴趣、意志和信仰等。这种自然的潜在的因素确有其非预期性一面, 我们很难估计它究竟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然而这种潜在的影响因素经常由于它的隐蔽性或无形性而被教育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事实上, 隐蔽在各种正规、显性道德文化建设中以及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道德文化因素是自然而然地潜在着的, 它的作用又具有可预期性, 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发生着深刻影响。
(二)以校园物质环境为载体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这主要是指高职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班级教室设置以及各种自然景观、人文物质景观等因素对学生道德的隐性作用。校园各种物质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它通过学生对各种物质景观的解读去领悟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如学术报告厅的庄重、课堂教室的严谨、体育场馆的朝气、各种雕塑的寓意等,正是由于校园物质、自然观景的象征性、隐喻性、激励性和模糊性, 造就了隐性德育的教育功效。
(三)以制度形态为内容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制度是维系各种社会生活关系的规章体系。高职学院的规章、守则和组织体现了高职学院教育结构的特性,也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德育功效。它具体包括高职学院的组织结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及其评价机制,学生宿舍生活及一切活动的安排方式,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合理性等。应该看到,制度或体制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是极其复杂的,表现出诸多因素的不可预期性,甚至出现恰恰相反的效果,由此引起我们思考制度形态上存在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因素。如高职学院学生考试中的作弊处罚制度, 缺课处罚制度,公共课、选修课点名制度,禁止校外住宿制度等,为什么在这些规章、守则颁发后, 有制度而效果不大呢?显然与忽视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意义有关。
(四)以文化、心理内容为特征的隐性德育课程
这主要是指校园风气、高职学院气氛、社团组织气氛、教师人格、心理影响、师生关系以及班级心理环境等。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发挥作用来源于深刻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它对学生影响的心理方式主要是感染、暗示、模仿等。它是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的,学生在观察、模仿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高职学院中特定的文化、心理内容集中反映了校园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以及高职学院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如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知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同时, 和谐的、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有利于缔结学生积极向上、友谊合作的同伴关系。
因此,我们不断更新认识和实践,要从道德文化建设体系本身的领域来发掘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效能。更加充分认识新时期学院文化建设中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存在,并从多层面构筑起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效能发挥的平台。

三、学院文化建设具体层面中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效能
学院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高职学院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同创造的,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学院文化不仅反映出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反映出学院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学院文化建设是高职学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有目的的行为,是为了创造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先进文化环境和氛围。
具体而言,学院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塑造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不同的层面,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学习、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和管理制度的创造性。学院文化建设与道德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院文化建设中的凝聚、陶冶、导向等功能与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灌输、塑造、保证等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并且,高职学院精神文化层面是该校广大师生员工价值观、道德观与人生观的综合体现,这与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在内核上是融合贯通的。学院文化建设具有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载体功能,在这一多层面的载体中,道德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效能也被激发出来。
(一)从高职学院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看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高职学院的精神文化层面是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层面。它主要是指高职学院的传统精神,是高职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它是由高职学院的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所高职学院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也是高职学院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即便走出校门,师生也会为自己身为高职学院的一员而骄傲,会处处维护高职学院的声誉,为校争光。
高职学院的精神文化所具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高职学院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财富。在高职学院精神文化这一层面中,学生受到特定的校风、学风、教风等因素的作用,通过感染、暗示、模仿等心理方式,形成了自己特定道德特征。这种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是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的。例如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知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和谐、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有利于缔结学生积极向上、友谊合作的同伴关系。在一个精神氛围较好的高职学院或班级中,学生容易耳濡目染一些健康的价值观念,自觉遵守必要的规范。相反,学院中反面的示范作用则易于导致学生精神水平下降。
(二)从高职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层面看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高职学院的制度文化包括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管理制度等,如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文明行为准则、岗位职责等等。在学院文化建设过程中,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化对高职学院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高职学院制度文化的共性;而管理和经营形态则体现了高职学院各自的办学理念,反映了高职学院制度的个性。应该看到,制度或体制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是很复杂的,表现出诸多因素的不可预期性,甚至出现恰恰相反的效果,由此我们应当着重思考制度形态上存在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因素。
目前高职学院规章制度的制定普遍偏重于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而忽视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参与的程度,使学生缺乏自觉检查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缺乏自立学习和自立负责的态度,这削弱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与持久性,从而也使高职学院规章制度的可行性打折扣。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出现的与高职学院规章相悖的现象,既不反映学生认知水平问题,也不属于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如果那些经过他们参与讨论和选择了的高职学院规章在获得心理认同后,也就会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自觉行动并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高职学院制度文化层面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较明显地反映出了学生的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他们作为道德主体,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如高职学院规章制度)与主观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及他们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着自身的道德,形成与高职学院制度相适应或相悖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
(三)从高职学院环境文化建设层面看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学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环境为载体,使其成为学院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高职学院环境文化包括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这两部分环境文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作用。
高职学院的软件环境是指高职学院内营造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舆论氛围。高职学院作为先进文化的生长点和传播点,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活动中,都应该打造育人环境,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学院文化的层次。就硬件环境而言,它包括高职学院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及其文化体育设施,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它是高职学院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场所。硬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心理。清洁、优雅、整齐有序的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影响师生的行动及其人格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校园里的各种物质景观所蕴含着的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和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效能。
(四)从高职学院行为文化建设层面看隐性道德文化建设
高职学院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生活娱乐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它是高职学院办学理念、精神状态的动态体现,也是高职学院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折射。从人员结构上划分,高职学院行为文化中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行为。在“大道德文化建设”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同之后,高职学院行为文化层面的隐性道德文化建设效能也更加突出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在这一层面都毫无疑问地承担着隐性道德文化建设的职能。在优秀的学院文化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高职学院核心精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者。他们以其为人、为教、为学方面的品格、气质和创造力,深刻地影响着师生员工。产生了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结束语
隐性道德文化建设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也是十分深刻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的效果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显现出来。我们应着眼于长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定位下,在解决表层问题的同时,还要注重那些既有长期作用,又能产生深刻影响的各种道德文化建设措施。隐性道德文化建设以其独有的方式在高职学院存在,相信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它将在高职学院道德文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 教育研究,1989 ,(12). 
[2]吴如高,曹勇.对优化高校隐性德育作用机制的思考.高教论坛,2003,(8).
[3]刘美玲,王海波.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4]张育琳.德育课程的反思及隐性德育课程的深度开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5]孔维民.内隐学习理论与学校德育.教育科学,2002,(3). 
[6]柯小青.关于学校隐性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基础教育研究专辑)

作者简介:石效民(1971— ),男,江苏如皋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