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试析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异化(谭震皖)
2013-05-21 13:52:11
[摘要]本文对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出现的异化现象进行探讨,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笔者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文化; 异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校园空间内的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共同营造出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风气,它是一种特定的氛围。校园体育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为校园群体所共建、共有、共享的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精神、体育制度等等。它不仅是校园体育现象的总结,而且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高校的校园文化由于“体育”本身的特点,表现出了三个鲜明的文化特征:第一,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体育活动的方式在校园文化中最为丰富多彩,除体育课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等,其内容包括各种球类、田径运动、民族体育运动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许多新兴项目进入校园;第二,普遍的参与性。由于高校场地设施条件、人员等相对集中,可为师生们提供较为理想的锻炼渠道和锻炼的氛围,所以体育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性应该是很高的;第三,显性与隐性文化的交融性。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制度等等折射出的是一种显性的文化,而由师生在运动当中形成的精神、传统、风气等,能更深层次地渗透于师生的意识之中,所折射出的是一种隐性的文化。显性与隐性体育文化在校园中相互交融,能很好地促进师生形成某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其效能是非常大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这三个特征决定着在高校的文化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形成高校校园中的主流体育文化。
二、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异化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说也是高等教育,但是由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仅有二十多年,校园文化的积淀还不够,在许多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还不明确,甚至出现了异化,这是值得高职的体育人认真研究的。
那么何为文化的异化呢?所谓文化异化是指人们所传递的文化已成为对原本价值理性的背弃。文化是要“实现知识、能力和人的社会化一切可能的进步,并由此共同促进个人的内在完善,即文化的本来和最终目的”,当我们所要进行的文化活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文化的异化就产生了。
依此概念,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异化有以下表现:①体育文化狭隘。受传统体育教育理论的影响,竞技体育占了高职体育的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高职体育文化传递的不全面。那些难度不大、喜闻乐见的且又可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不能得到广泛的开展,实在是高职体育文化发展的损失。竞技运动项目不像一般的体育活动,其动作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普通的高职学生来说大部分人不能亲自参与,所以难以体验其文化内涵;②体育为少数人“享有”。体育原本是一种“玩”的文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生缺少甚至没有受到过身体技能的锻炼,造成他们无论在运动能力还是兴趣上都远离了体育,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体育制度又不能使他们能摆脱这种状况,所以高职体育目前表现的是少数学生参加运动的文化,少数学生当然是那些基础好的运动技能好的人;③教师的工作偏向。体育教师由于政策等一些原因,他们的工作重心多偏向于体育课,对体育课以外工作敷衍了事,不去给学生深层次的指导。教师不能深入学生之中,体育文化的影响势必不足。
如此等等,使得高职校园体育表面化,与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严重不符,反映不出学校体育的本质。这么一来,高职校园的体育文化不再是社会所期盼的主流文化,体育变成少数人的事,凝结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充分发挥,诸如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等。于是体育便成了一种摆设,其价值取向发生偏离,不再对学生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不应该有的文化的异化现象。 
三、原因分析
就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目前状况,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与同行进行过交流,了解到造成体育文化异化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首先,高职院校的基础薄弱,加上近几年的扩招,使得本来基础条件不足的体育更显不足,场地器材缺乏严重,许多学生参加不了体育运动。这种物质条件的不充分,致使相应文化的贫乏。第二,我们的学校体育几十年以来形成了以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为主体的体育教学、竞赛机制,并以此为规范。竞技性的运动项目技术性含量校高,一般的人不经过有效的练习是很难掌握的,因此它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形成少数人热情高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第三,受几十年传统的惯性影响,加上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使学校体育文化传播者把有限的经费和精力投入到容易看出成绩的地方,例如运动队的训练、比赛争名次。因此,最需要踏实工作而最具长远功效的事不再被关注,那么对于大多数学生则很难享受到学校体育的阳光了。第四,体育教师是先进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而受学校体育制度的影响,现在多数的体育教师自己没有了良好的锻炼、生活行为,早操、课外活动的场地上难以看到他们主动与学生们共同锻炼的身影。没有或少有了体育教师的引导,校园内的体育风气怎么能够充实?如此,不能给学生以生动的现身教育,这样的文化也就缺少了灵性。
正是以上一些原因,造成了校园体育运动成了那些喜好、有运动天赋学生们的专利,其余的大多数学生或没有条件、或不好意思、或不愿运动。显然这些与学校体育的目标不相一致,体育在此背弃了真义。
文化是由人创造出的,因为人而精彩,精彩的文化反过来又可以深刻影响人的行为,所以高等院校尤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勿庸置疑,教育传播的应该是主流文化,即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国家期待的文化,因而它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高职体育当然不能例外。高职体育如以竞技运动为中心,那么就只能多传播竞技的文化。其实体育项目本身只是文化的载体,例如太极拳它就蕴涵着中华的传统文化,对于竞技运动的项目,因其技术要求高,多数学生深入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又如何得以广泛传播呢?相反,当有很多的人可以深入参加很多的项目的时候,文化的含量、气息就多,文化则可以积聚很大的能量,而产生出应有的作用。
毫无疑问,校园是传递人类文明与文化的重要场所,其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实现文化传递的重要机制。文化有主客体之分,它所进行的是主体(人)、客体(物、精神)间的双向性传递。这里的人不仅是文化的承受者——载体,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在此传入、传出,则需要有“场”——氛围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校园中必须要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这样才能在校园内让学生们多接收文化,从而使他们能在今后更好地传递和创造人类的文化。如此以来学校必须做到为其成员提供一整套规范的行为模式,来保证文化传递的畅通,让学生们身在其中能有规可循、有矩可依,一切又都那么自自然然,于是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得以产生,学生不经意间就能受到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各类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这固然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更是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特性的客观反映。学校体育是要把存在于运动之中的客体文化,想方设法转化到每位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的“主观文化”,而达到体育的教育目的。所以,校园体育文化不能仅有场地、器材等等物质上的文化,更要有运动中人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协作的意识、战胜困难的毅力等等折射出的精神上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才使得体育在高职的校园中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很显然,这种文化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只有让全体学生去接受这样的文化教育——熏陶,才逐步会使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相反,体育成为少数人享有的事情,体育文化在校园中就被异化了,异化的结果必然造成一种客体文化上的不足,于是体育教育的“场”——文化的氛围就不存在。没有了这种氛围,就失去隐性的教育形态,必然会影响到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体育教育价值就此削弱。因此,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忽视这种文化的作用,高职的体育文化决不能异化! 
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目前总体上基础还不牢,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所以格外需要注重包括高职体育文化在内的文化规范化建设,使高职体育文化凸现对体育价值的追求以及为积极向上的、环境友好校园生活的构建服务,否则高职体育文化发生异化在所难免。其实体育的价值不仅在锻炼养护方面提供教育,还在于对学生的精神发展提供滋养和引导,它是排泄、疏导心理郁闷的良剂。因此高职体育要形成以大众为中心的文化理念,尤其关注那些“弱势群体”,才能不断消除高职体育文化中的异化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学校是向学生传承、普及文化的场所,是要向学生呈现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以博大的文化提供学生选择,才能增强学生们的文化民主意识,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样,高职体育这一样式要向学生传达丰富的体育文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其中进行充分的选择,就容易提高自身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反,在高职体育的实践中传播的体育文化仅有少数几个式样并且向少数人传播,这种体育文化的异化状况可供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就少,当然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当今的教育发展理念严重相悖。
高职体育的异化减轻了它对高职“职业”训练的贡献,体育因其具有“操作性”的特点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一脉相承,因此大力加强高职体育的文化建设才可以更好地为培育高职人才服务。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运动场上锻炼的矫健身影无疑会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榜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身体力行必然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热衷于事业的良好风范必将充实着校园的体育文化,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可以促进一所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阻止异化的发生,从而圆满完成高职体育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孙道进. 扬弃异化文化的生态伦理向度——对史怀泽《文化和伦理》的文本解读. 探索,2004,(4).
[2]鲁洁,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3]宋培东,等. 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积极作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1).


作者简介:谭震皖(1963- ),男,安徽合肥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党支部书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