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综合素质是根本,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学校体育改革中贯彻素质教育,高职体育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对高职体育发展提出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育改革
1、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进了许多年,从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起,各级各类学校均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在很多领域有了发展,但不可否认“素质教育”进程所具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我国的教育事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新型的职业技术类院校。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发展进行探讨,期望通过对本院体育改革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体育发展之路,使高职体育能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出实质的贡献!
2、研究方法:
2.1  实验调查分析法:对学生进行实施条件前后的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2.2  问卷调查法:向实践前与实践后的学生发放同一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2.3  观察座谈法:通过平常的观察,看学生体育活动的状态,通过座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做出记录;
2.4  数理统计法:把得出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以得出相关的结果;
2.5  查阅资料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高职体育改革的最新动态。
3、研究的内容:
3.1  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确立高职体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以我院为例:培养目标为具有“班组长”潜质的“两种技能”均衡发展的人才。依照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怎样做才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确实能为学生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明确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考虑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予以实施。
因此,在高职体育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第一、教学目标上——使新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体现素质教育的特征,根据体育的本质和功能以及不同的要点项目确定体育课能够发展学生哪些素质,然后科学地划分每项素质的权重。第二、教学内容上——在高校体育现有形势下,如何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最现实的课题,传统的教材内容很多都脱离人文生活的实际,所以必须优化现行的体育教材内容。 第三、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包括对观点教育手段的运用。第四、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考核评价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指导系统和中心环节,体系一旦建立,就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导向作用,由此就能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3.2   素质教育条件下高职体育的改革实践
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学校体育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学校体育又是一种特殊的教学——作为教育的内容,教会学生操作性的知识;作为教育的手段,要学生体验一些事情并接受文化的熏陶,这一特殊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不仅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可以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可以对思想素质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重视整个过程,使体育课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呈现课内外一体化,从而保证高职体育功能的高效发挥。按照这一思想,我们把教学目标设定为①通过课内外的运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并掌握一定的运动常识。②按人才目标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素质。在教学内容上力争选学生感兴趣的和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能更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措施。对于教学评价必须考虑过程,使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第一、改革体育课的学习形式,把包含项目多且固定学习内容的普修课,改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选项课。我们根据学院现有的条件开设了武术、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六门选项课。经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且对体育运动90%有着正确的认识。这就为我们搞好体育运动提供了非常紧要的基础。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青年的心理、生理特性决定了他们喜动愿动的行为,他们需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发泄自己旺盛的精力,体育运动则是条非常适用的方法。我们参考了其它兄弟高校好的经验,决定采取俱乐部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课外活动。根据我院现有的条件和学生实际需求开设足、排、蓝、健美操、乒乓球、武术、棋类等七个俱乐部,从而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俱乐部的运作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各俱乐部通过组织开展活动及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三、改革早锻炼方式,早锻炼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锻炼身体的一项有力措施,可是如果内容不当,就可能流于形式,锻炼的效果就达不到。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原先集中做早操方式改成了慢跑。因为慢跑作为有氧运动方式,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同样也是让学生自我管理,(提供给他们锻炼平台。)且通过这一制度督促其训练。
第四、改革评价机制。既然我们有了三种体育活动的方式,就应该把这样的内容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之中,如此才能构成体育教育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够使俱乐部等工作有制度上的保证。为此我们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上做出以下安排:课外活动早锻炼各占10%,以出勤率给成绩;体育课成绩占60%,其中 10%体育理论成绩 ;此外还有20%的体质评分。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院校园的面貌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体育的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身体的活动之中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从而保障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的训练,尤其是一帮体育骨干在制度的激励下通过自我开展活动,增加了才干,影响和带动着一大批学生投入到了各系体育活动之中,由此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我院两种技能的培养有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问卷调查前后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是很到位的,对体育运动的本质有着正确的认识 ,(例如95%以上的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可以磨练意志,有助健康)体育课的总体感受也是很好的,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课的喜欢率,男女学生均在80%以上,男生则由81.7%上升到85.6%;而测试的另二个结果可以说明我院体育改革的成果,其一,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满意率提高显著,男生由80.6%上升至89.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L0.05)女生由830.3‰上升止95.0‰,经统计检验显著(PL0.01)。这从侧面证明体育改革的成效,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同。在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调查的反馈中深知,学生们需求的层次较高,精神类需求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物质类如“体型健美”,为了玩的需求,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平均60‰多。这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反映了体育这个特质,同时也以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体育有着正确的认识。经过深入分析发展女生在对“玩”的需求比例比男生明显得高,第二次测试男女差异经检验(PL0.05)差异显著且女生第二次测试的比例显著高于第一次PL0.05。这一情况的出现在我们通过观察、防范的研究后认为:我院女生除了对体育有的认识,还有女性特有的一种浪漫心情的情怀,毫不疑问这种“情怀”是“阳光”的,折射出了体育运动“玩”的本质。这意味着女生喜静的特点,在某种外界事物的刺激下,发生着悄悄地变化。那么刺激会产生如此的作用呢?显然是体育改革,通过体育改革,体育课内容适应了学生的兴趣,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值得校园体育风气浓厚,再伴随着整个校园文化的提升,原先活动值比较底的女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发生了一些良好的变化。其二,学生认为运动能使自己获得满足感的比例较两年前有了明显提高,男生由原先的77.9‰上升至84.9‰,女生由78.6‰,经检验均为PL﹤0.1。就其原因是体育活动的改革进步+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学院的体育设施才有了较大的变化(搬到新的校区,体育活动的场地增多)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4、研究成果
用素质教育的理论来指导体育教育符合培养学生的客观规律,使学院的体育活动不再为了运动而运动,而是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来实施,其效果当然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
4.1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使其精神方面能发生改变。学生只有积极运动地参与到了运动之中,才能体验体育的乐趣和良好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素质等得到提高。
4.2  丰富了校园文化。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素质提高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智慧增长大有益处,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但都是持久的、深刻的。象我院这样才步入正规高校才几年的年青高职院校,文化的积淀还很薄弱,因此大力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其意义尤为重要。可喜的是经过我们两年的努力,我院的校园体育文化越来越浓,给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4.3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主体性的教育,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平台,才可使其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起多个体育俱乐部,把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日常事理及群体性的活动交给体育骨干们,是使他们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的有效的措施。
4.4、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现在对早锻炼考勤办法的满意率(男生38.6%,女生28.0%,),对俱乐部活动的满意率(男生40.1%,女生28.7%),均不高,说明这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改进的。
5、结论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高职院校的体育改革必须以生为本,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各种改革,不能就体育而体育;第二,把学校体育作为学生实现提高素质、提高能力、展现才华的平台,以此来充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第三,必须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第四,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黏合剂”和“调和剂”的作用,为校社联携、校企合作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家丰. 素质教育概论.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
[2]周远清. 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2000,(8).
作者简介:
吴卫列(1964- ),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主任, 副教授。 
谭震皖(1963- ),男,安徽合肥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党支部书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