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高职院校在创业培训中的作用剖析(孟春燕)
2013-05-21 13:52:15
高职院校在创业培训中的作用剖析
孟春燕

 [摘要]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需要创业培训,而开展创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有利于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自身的认知程度,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强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职能,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SIYB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创业培训;高职院校;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等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大批具有强烈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需要创业培训
就业压力大,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统计数字显示,截至08年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年底可能升至4.5%,并在明年继续攀升。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在制约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近几年每年2400万的劳动力规模不会发生大规模减少的局面。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1、大学生就业形势
从2003年我国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至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前几年,基本是企业到高校开招聘会,而现在倒过来了,是学校邀请企业来开招聘会。即便如此,企业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加之宏观经济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居高不下
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加剧了就业压力。2008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一年。经济专家预计,中国的下岗或失业人员将大量涌现,就业困境将是中国政府长期面临的难题。
3、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中国农村有4.8 亿劳动力,按照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种植业实际只需要约1.5 亿,加上2 000 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 亿。而4.8 亿劳动力中只有约1.6 亿进入当地乡镇企业和跨区非农产业,这就意味着现在中国农村尚有1.5 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 多万。
4、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促就业
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相对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来讲,现有的雇主太少,因而工作机会也太少。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和谐之基;创业是民富之源,进步之路,社会发展之梯。”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扶持创业繁荣民生,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目前创业人才短缺,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业潜质的人才、需要更多的创业人才去创造就业岗位,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力求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积极“孵化”培育小老板,以适应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需要,实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 开展创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是近年来培训工作在促进就业再就业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特别是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一种系统培训,以培训、引导、扶持相结合为原则,帮助他们成功地创办企业,从而在解决企业创办者本人就业的同时,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承担创业培训任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
高职院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地区经济建设中,具有着普通高校所无法替代的职能。这是由高职院校所具有的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是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且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其培养目标是直接为当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率,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并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正常教学体系。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高职院校具有区位优势,与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关系密切。所以,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职能应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全民教育的发展,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承担创业培训任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
2、 开展创业培训有利于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目前许多地方都组成了以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和各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平台。各级政府要求创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办学许可证》的各级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和相应条件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标准的创业培训教室(不小于50平方米)、标准课桌椅、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设施;有2名以上经省项目办培训,并获得了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创业培训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的创业培训教师和3名以上能够指导创业实践的兼职教师;有安排学员创业见习的条件;能够为学员的创业过程提供后续指导服务;从事职业技能培训2年以上,具有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或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并有相关的培训记录和资料。
在我国一千多所高职院校中,除近200所民办院校外,其余都由政府与行业投资,投资规模少则一、二亿,多则十几亿。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相比较,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加先进。所以高职院校无论从教学设备设施、实习实践场所还是师资力量都远远超过创业培训机构所应有的条件,已经拥有的设备存在很大的利用空间,据一般统计,即使按每周40小时计,许多学校的设备利用率也不足50%。资源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挖掘资源潜力,使高职院校成为既是承担计划内高等教育的职业技术学院,又是承担社会创业培训的职业培训学院。
3、开展创业培训可以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自身的认知程度
高职教育在我国仍处于劣势地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太差,在观念上总是认为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被视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 在一些地方的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一直被作为调解普通教育生源的缓冲系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为个人提升自我价值做出贡献,这一过程,可以大大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知程度。
4、开展创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应对WTO,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加快大众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教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已经基本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在这个大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壮大。截止2006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但目前面临的难题是高等教育入学率越高,就业的压力就越大。因此,没有创业教育作支持,学生就业问题将无法解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用人数是一个变数,只要去开发,就会出现新岗位,就能扩大就业,而开发就业岗位靠谁呢?过去较多的是依靠政府,而政府不是万能的,最终还得依靠社会自身去创造,靠一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者去大胆地实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的发展形式,已经有了传统的就业教育作基础,开展创业培训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如果大学生只会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不去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损失,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为高校为社会输送的大量毕业生如不能顺利就业,那么就会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
5、开展创业培训是高职院校自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最突出的,实际上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社会上存在“用人高消费”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本就不如本科生、研究生,而如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还不如中职生。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比较少;而在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中,受过培训的又比较少。这样的情况给我们以启示,从大学生实际创业的情况来看,要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到,“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正在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努力的目标。除了创业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种种调查结果表明,创业心态与经济发展有关。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不能认为学生毕业了,只是要找一份工作。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不到毕业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要改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有很多产业是靠创造出来的,而且创造的人都是有很多知识背景的。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招收多少学生,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多少合格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不应该给社会带来就业压力,而至少是达到就业岗位的收支平衡。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培养一些比较杰出的,有创业潜力的,有创业精神的人,把他们的能力激发出来,使创业成为他们日后的一种职业选择,真正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具备创业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学生能招进来,毕业后能走得出去,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进出通畅的双赢局面,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当前高职院校在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存在误区、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创业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还没有认识到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还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意识到创业培训对于高职院校自生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培训是政府的事,现在没有任何高职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一两场创业的讲座而已,根本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没有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没有从事专项工作的人员。
2、创业培训师资匾乏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从事创业培训的教师除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职院校因为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也很少参加创业大赛,所以就没有配备创业活动指导教师。高职院校中唯一在课堂上开展过创业教育的教师是担任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德育教师,这些教师缺乏创业教育的理沦,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仅仅是“浅尝辄止”;这些教师很少有创业的经验,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纸上淡兵”。
3、创业教育瓶颈
要素市场不完善,信用体系缺失;政府方针性号召多,具体支持少;企业家说得多,实际支持少。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经费与普通院校相比存在更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要划拨用于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根本不可能,且创业资金并非小数目,由学生自己筹集资金非常困难。然而,创业计划必须要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才有现实意义,高职学生虽有饱满的创业激情,也不乏颇具创意的创业计划,但是,缺乏创业基金,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4、存在重成人学历提升轻培训现象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有成教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但大多数成教仍然是单一的学历教育形式。成考大专、专升本200分不到就能录取;特色自考的低门槛、易通过政策;中央电大免试入学的注册视听生、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及网络学院的无门槛入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文凭热使成教学历教育形成“摊大饼”式的粗放发展模式。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带来了学历主义盛行的现象,学校利益的最大化是招最多的学生化最小的代价。扩大成教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可以给高职院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条见效快、收益高的“致富之道”,而开展社会职业培训,不仅招生困难,而且往往要赔本。尤其是创业培训,操作难度很大,利润空间很小,所以敷衍了事,没有尽职尽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四、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强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职能
众所周知,高校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不同类型高校三种职能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研究性大学比较强调人才培养和发展科学职能,而对高职院校来说,则更强调直接服务社会职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形式有多种,目前最需要、最迫切的是为社会提供创业培训。高职院校除了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外,还应承担对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创业培训的重任。
2、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创业培训,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建专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务处负责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安排;学生处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比赛等活动提高创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人事处负责专业教师的选拔、聘任、培训;宣传部负责建立校内外创业区,争取校内外资金支持,成立创业教育的专项基金等等。创业教育是一个长远的、系统的教育工程。要搞好创业教育,领导要大力支持,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要努力学习与实践。
3、优化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教育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新增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教材;另一方面要专门开设创业学课程,集中介绍创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以此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主管部门要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评估当中,对教师的资质进行认定,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检查,防止在教学过程中“走过场”的不良现象发生。
4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改革教学方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合并而来,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沿袭学历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于高职教育所界定的“应用型”人才理解不深刻,对于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发散思维的训练不熟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能力。特别应将成功和失败的创业纳入教学案例分析。
5、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是学会学习的真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学校应创造供学生们进行创业演练的机会。创业演练是一个模仿创业或尝试创业的学习、体验与参与过程。在创业演练过程中,可以让有志创业的人初尝创业活动的酸甜苦辣,在经过一番演练后,去找到最合适自己才能发挥的创业方向与目标,为日后全身投入创业实践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开展各类科技和专业竞赛活动,开展校内的创新、创业大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创业计划大赛。同时,将校内和校外创业相结合,努力发挥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到社会上,到公司里面接受真正的锻炼。
6、走出去、引进来,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训工作,师资为本”。 创业的主体是创业者,培育创业者的主体是创业培训教师,高职院校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鼓励本校的教师大胆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进行各种创业实践尝试,提高自身的创业实战经验,真正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要大力吸收社会上有影响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企业家等人员作为兼职人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教材,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7、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SIYB培训
据调查,中国从事创业活动的年龄主要是25到34岁之间,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参与创业活动,第三个就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有就业的经历,第四个是创业者的学历以高中生为主。高职院校要改革单一的成教学历教育型式,确定非功利性的战略目标,利用自身各种优势,积极配合各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SIYB培训,培训潜在的和现有的小企业创办者,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应用型人才,使他们有能力创办切实可行的企业,提高现有企业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董晓玲. 国外创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J].消费导刊, 2007,(09) . 
 
[2] 杨涛,柳艳鸿.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7) . 
 
[3] 余瑞玲. 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 2006 . 
 
[4] 曲殿彬.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 
 
[5] 赵明. 上海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6] 应一也.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