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王向明
[摘  要]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殊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大学生创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创业成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主要途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创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二者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渗透。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渗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高职一年级新生刚踏入大学,面对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是以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逻辑起点,关心和引导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理论逻辑性等特点。
1.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关注大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实践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大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材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坚持了学习法律知识与增强法制观念的统一,重视“规范”向行为的转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涉及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章节有:“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等。这些内容的安排,一方面体现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殊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能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心理成份。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创业活动就开始了。创业动机既给人创业的动机,又可对创业的方向加以调整。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树立创业信念,形成创业的世界观,使其思想和境界不断升华,达到新境界。因此,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影响创业者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自身条件等原因造成大学生缺乏创业热情,创业仍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中较“冷”的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在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开展创业意识教育。通过对本章各节的教学,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同时,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一方面,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各自的职业理想,介绍大学生身边成功创业的案例,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积极准备创业;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开发区,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了解改革开放20余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变,感悟企业自主创新,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头脑,同时,也可以大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坚定努力增强创业能力的决心。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必备素质,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核心,所以,培养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主要体现为职业岗位必备的从业能力,社会知
识及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接受理解新技术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它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主要体现为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联想迁移和理财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在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的讲解中可增加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知识。当然,在课堂上大学生所接受的是间接知识,认识不易深入,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弥补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专题讨论会、形势报告会与学术讲座、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等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培养责任感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大学生要具备创业能力就需要有坚实的知识作基础,这里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业发展方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企业的设立及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知识,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其他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涉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章节及法律内容的教学中,一方面,要介绍职业生活中有关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学科的交叉和联系,充分利用-
课堂资源,拓展教育教学的应用领域,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如向学生具体介绍《公司法》,让学生了解创业企业登记注册程序,企业筹资程序,了解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权利,责任,所有人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明确各自的风险,提出有益的建议;同时,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安排一些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调查研究中心一项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显示:创业者认为务实精神、吃苦精神及诚信是大学生创业者最应具备的三种心理品质,分别占49%、40.4%和28.4%。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难题和障碍,只要有一个难题没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有可能一蹶不振。创业品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内在调控器。因此,加强创业品质教育,使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者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坚韧性、自信心、责任心、独立性、合作性、诚实守信等。
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或三心二意,知难而退,或虎头蛇尾,见异思迁,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创业的信念、顽强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故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理想信念教育、责任心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教育是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职业技能的科学训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成功就业具有很强的指向作用,从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黎艳阳.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刍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作者简介]王向明(1970— ),女,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