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江阴 214405)
周秀娥 卢琳
[摘要]建设和打造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政“金课”日益成为各高校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下,提升“三力”(“教学力、学习力、作用力”)应变局,助力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政教学改革开新局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On Promotion of “Three Abilities” and Construction of “Golden lesso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ZHOU Xiu-e,LU Lin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5, Jiangsu,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less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or students is becoming a hot issue and a new requir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needs and the questions of the tim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lesson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the proper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new era of “Interne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Golden lessons
0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和打造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政金课日益成为各高校探讨的热点问题,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下,提升“三力”(“教学力、学习力、作用力”)应变局,助力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政教学改革开新局的应有之义。
1识大局:认识新时代思政金课建设的意义
1.1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担负培育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应然要求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因此,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1.2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政教师发展的时代机遇
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让思政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这些要求给思政老师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要有针对性地找找差距,看一看我们在认识上跟上了没有,在工作上有哪些短板。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思政金课对思政教师提出新挑战,同时也是新时代思政教师发展的时代机遇。
1.3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
青年大学生要有担当,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感悟新时代、紧跟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大学期间是青年学子成长、发展、成才的最重要人生阶段,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本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知识理论基础。思政金课要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思政课就是要担负起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理想信念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极端重要性,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应变局:回应新时代思政金课建设的要求
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第一次提出了“金课”概念,11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了建设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五大“金课”目标。这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创新思路,同时也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落实好“让思政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就是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用教育技术倒逼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方式载体,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育载体,针对学生思想困惑,加强理论阐释、解疑释惑,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吸引力。新时代的思政课必须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必须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构建思政课有效课堂,必须积极回应“金课”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
2.1回应思政“金课”建设的高阶性
“高阶性就是要通过对学生高级思维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2]
1)高阶性在思政课“金课”中体现为学生思想功力和理论功力的提升。增强思想性,才能把握思政课的本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增强理论性,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最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疑释惑。思政课有效课堂建设,强调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和人生感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高阶性在思政课“金课”中体现为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思政课“金课”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蕴含着人生与社会发展规律。学生在思政课的潜移默化中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遵循和把握人生与社会发展规律。海量的教学资源,如中国慕课、学习通、学习强国APP、青年大学习等在线开放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立志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2.2回应思政“金课”建设的创新性
“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3]
1)思政“金课”建设的创新性体现为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信息技术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工具,使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开放、呈现更加立体多维,让教学方式生动形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高效整合更多内容鲜活的新媒体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思政教学效果。[4]
2)思政“金课”建设的创新性体现为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近年来,教学方式新颖多元,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在线开放资源等引入思政课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实现质的飞跃。“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师生共创教学场景,使得参与式学习成为可能。如,学生通过手机APP进行主题讨论,实时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发挥了同伴教育的作用,增加课堂活力,给生成性课堂带来可能,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思政“金课”建设的创新性体现为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师作为思想引导者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体性,学习结果更加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
2.3回应思政“金课”建设的挑战度
“挑战度是指课程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充分思考”。[5]
1)思政“金课”建设的挑战度的重要变量:教师的教育教学供给。关于“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调研中,教师的教学供给能力是一个制约因素。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精湛的“工艺”与时尚的“包装”来提高抬头率与点头率,这就需要其拥有较强的教学供给能力,搭建起与学生思维交流的“立交桥”。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深厚的理论功底,鲜活的教学案例,驾驭课堂,及时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兴奋点;教学内容体现学生成长需要,富有时代性,既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又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2)思政“金课”建设的挑战度的重要变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教学改革终究是要服务于教学对象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00后”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思政课要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开新局:开启新时代思政金课建设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5G时代未来已来,教学如何应变?高质量的思政课,不仅表现在“抬头率”的提高,还体现在学生与教师“获得感”的提升。能否上好思政金课,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力、学生的学习力和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力。因此,新时代思政金课建设策略上可以从提升“三力”(教学力、学习力、作用力)上下功夫。
3.1打造思政金师,提升教学力
教学力反映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提升教学力,就是要提升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涵盖教学、管理、组织等方面的一种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掌控力,课堂教学驾驭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结合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抓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教学力提升着重抓好“教师现代化”、“教材立体化”、“教法信息化”三化建设。
1)“教师现代化”。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思政教师要具备新时代的大局意识、现代化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化的教学技能。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指出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大素养。
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要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教师的人格力量。思政教师关键政治要强,永葆思政课教师的鲜亮本色。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才能有信心传递中国声音,有底气讲好中国故事,讲透中国成绩,讲出中国特色,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教师要努力提升理论素养,“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青少年当好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6]“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7]
2)“教材立体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载体。坚持“内容为王”,教学内容务必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把理论讲清讲透。思政教师要努力提升立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提升立体化资源的整合能力。思政教材在全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重构教学体系。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搭建动态化、立体化教材(课程)建设平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适合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树立“问题导向”,形成专题教学的问题链,用鲜活的教学内容赢得学生。倡导共建共享;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线上教案,教学课件,共享资源及时推送,高效共享。
3)“教法信息化”。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下,思政教师要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善于借助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精准组织整个教学流程,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信息化贯穿于教学过程,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从课前学情的掌握,到课中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到课后的教学效果检测,借助信息技术做到动态及时;教学实施中采用制作微课、借用视频教学、VR情景教学等化解教学重难点等等,尤其是去年、今年的疫情期间让我们见证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托智慧学习平台,推进“课堂革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搭建网络平台,支持“翻转课堂”“微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建设线上思政金课。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快捷性、多样性、交互性、开放共享性、虚拟性,进行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让受教者快速接收、灵活参与、更乐于接受。虚拟现实(VR)在思政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创设心理沉浸感、实现情境学习和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优势。如,“网上重走长征路”、“云”游故宫等,给思政老师插上信息技术的隐形“翅膀”,帮助教师走近学生,甚至悄无声息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2打造时代新人,提升学习力
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00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智能手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近年来思政教学创新举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采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等,更多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要善于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提升思政学习力。
1)提升自主学习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等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在中国精神这一专题中,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要求学生学习小组从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深圳精神、抗疫精神、登山精神、探月精神、“三牛”精神等中国精神中选择一个进行专题讨论并汇报。
2)团队协作学习力。思政教学中经常会设计专题学习项目,要求小组完成学习任务,要靠团队协作。如,拍摄“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就是提升思政学习力的一种有益探索。运用微电影这一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艺术化呈现思政课教学成果,既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升了时代新人的学习力。
3.3打造教学共同体,提升作用力
思政课教学信息化,营造富有磁场的教学场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连接在一起,成为教学共同体,即“教学主体一体化”,既拓展了教师的教学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促进教学相长,提升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力。教学信息化师生双向互动高效高频,翻转课堂、参与式课堂师生共创,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教师教学的最新素材,高质互动提问成为教学问题链的鲜活素材。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要调动学生“反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提升教学力,提升学习力,服务于思政课的作用力,服务于思政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老师使命,最终服务于思政课担负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
4结束语
直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提升“教学力、学习力、作用力”应对变局,助力思政金课建设,开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需要全体思政教师发扬“三牛”精神并为此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岩.中国“金课”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811/t20181129_361868.html
[2][3][5]冯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要素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9(8)
[4]周秀娥.试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课堂重塑[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报,2019(3).
[6]“人民日报:道理如何讲得有滋味(解码·思政课怎么讲)”http://nhmy.nuaa.edu.cn/2019/0525/c1679a158000/page.htm.
[7]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作者简介:
周秀娥(1971-),女,江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法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卢琳(1992— )女,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高职高专思政课有效课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JSSZZD0015)。
本文发表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