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敏 张锋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5)
摘要: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企业发展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而激活企业班组的生产潜能,恰好可以破解招聘难题。工作室模式下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在提升学生的班组长型人才履职能力,加速学生成长,缩短职业生涯发展规范递进期方面起到了很好地推动和示范作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班组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现代班组长;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Modern Team Leaders and above under the Studio Mode
———with the Electronic department of Jiang yi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Tan Min Zhang F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 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 yin 21440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isappearance of demographic dividen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encountered the problem of recruitment. And activating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enterprise teams can just solve the recruitment problem.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modern team leader talent training under studio mode ha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and demonstr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d shortening the standard progressive period of career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docking between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talent demand of enterprise teams.
Key words: studio mode; modern team leaders;
一、引言
随着生源数量下降和质量下滑,高职教育陷入了招生和就业两难的境遇。高职教育只有以社会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培养有特色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就业的“适销对路”,才能更好地做到招生的“水到渠成”。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学院自身发展定位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本着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理念和想法,提出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具体落实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历届毕业生为江阴及周边地区的广大中小型企业所欢迎和青睐。
二、 高职为什么要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⒈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基层一线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型、岗位技能型和经营管理型等。学生经过高职技术教育后,应该熟练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优秀的职业道德、团结的合作精神和精准的职业习惯。
“班组长”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但其背后却有着较为深刻的内涵意义。具体来说,班组长一方面承担了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任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直接作用,是生产活动的中坚力量,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基层生产管理的组织者,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中、高级型管理者的人才储备[1]。
由此可见,班组长兼具了企业的生产能手、技术能手和初级管理能手的诸多特点。作为企业基层管理队伍的班组长,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岗位技能,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培养现代班组长以上型人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⒉ 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来看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活动已进入了一个靠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鲜明的产品特色来取胜的全新时期。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是在班组中完成的,生产班组作为一个企业最为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使社会人才紧缺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仍不够合理。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相对较低,仅占35%左右。
原先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班组长都是从一线优秀操作员工野蛮成长,缺乏基本的系统管理理论,班组长管理技能薄弱窘境逐步变成企业在通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道路上做大做强的发展瓶颈和障碍。
现代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需求架构应该呈金字塔型,企业的发展既需要开发设计型的高端人才,也需要生产操作型的初级员工,但更需要兼具技能和管理的现代班组长型的中端人才。中国企业要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并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大量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应培养什么样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架构的扁平化与生产管理的柔性化趋势,企业管理的重心开始下沉。作为现代企业组织中的基本细胞——“班组”,是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班组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号称“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既是一线的直接生产者,也是一线生产的指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于班组长的履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将培养什么样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呢[2]?
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离不开忠诚守信、爱岗敬业的员工。但是就目前而已,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较高,且本科生以上学历毕业生流动速度较快,企业很难留得住人,造成了技术人员相对贫乏,各级管理力量薄弱,其中较大比例为一些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即班组长型人才,这对企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高职教育在平时的点滴教育中就向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了正确的择业观,明确的就业定位,递进的职业发展理念。清晰的职业前景使得高职学生稳定安心基层工作,更愿意扎根企业,扎实的动手能力,使得高职学生能够用其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很快成长为各级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从而深受各类用人企业欢迎[3]。
⒉拥有过硬的岗位技能
扎实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是从事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所必备的条件。班组长在基层直面生产,在生产操作中既要能够把企业技术设计人员的图纸通过自己的生产加工技能转化为实际产品,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能够指导生产班组里的青年员工,尤其是缺乏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较低的初、高中生班组员工,并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班组长传授技术,来提高班组整体业务水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班组长型人才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能够较一般员工有更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 能很快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骨干。
⒊体现突出的职业素养
现在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班组长,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业务能力也很强,但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在管理方式上仍然凭借传统经验,只注重生产任务和经营指标的完成,缺乏新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水平,从而严重制约着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
尤其表现在工作中遇到难点问题时,刻苦钻研、技术攻关的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比如针对工艺流程和生产进程的推进等工作过程中如何摸索最优的运行程序,如何达到节约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不能很好地提出建议和摸索方法。
调查显示,有些班组长在工作中只抓生产不抓安全,安全生产过不了人情关,在班组管理时拉不开情面,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当然有的班组长认为提拔无望、前途渺茫或者某些细微的利益未达到要求,就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有的班组长甚至带头顶撞车间领导及厂领导而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柔性生产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班组长作为企业基层生产组织者,要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随时带领一组人马有序地生产,这就要求班组长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班组长型人才应了解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班组管理知识,熟悉基本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学会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4]。
四、工作室模式下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
现代企业对班组长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求员工有精湛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人品和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要实现班组长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正努力探索工作室模式下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法。
工作室模式是对常规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它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充足的资源为支撑,对具有较强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部分学生进行广义的现代班组长以上型人才培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等现代教育特征,设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尖子生吃饱吃好”。在学校掌握好专业新技术、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有适度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从而较好地跨越校企之间“最后一公里”鸿沟,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班组长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实现高质量就业,顺利完成“学生”到“现代班组长”的身份转换和认同[5]。
为了确保选拔到好“苗子”,工作室老师轮流任教大学一年级的《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这两门专业基础课,亲自从众多的学生中发掘具有较强学习能力、项目实施能力以及具有健康向上性格的学生。工作室有固定的场地,能够体现工作室文化,同时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比如刷卡考勤)。
围绕现代班组长人才的培养目标,工作室采用项目导向实施学生培养,以任务的设置和问题的解决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取向,凸显院校“职业导向”和“企业化”的特点。同时在理论教学方向上进行一系列调整,实现了课程模块化。并结合企业需求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项目模块。二是按照企业具体设备情况,编写个性化的教材和讲义,组织教学;如针对江阴地区纺织企业较为集中,其中针织大圆机的维修、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大,电子系吴震大师工作室组织力量编写了相应的维修使用教材,并联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强调由结论性教学转变为过程性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知。工作室负责老师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在教育教学和动手实践上具有很强的造诣。由工作室负责老师带领几名工作室的骨干教师,领着工作室学生一起做课题搞研究。让学生参与课题研发,在做中学。完成了多项基于企业生产实践的实验室教学项目应用开发和企业产品的研发任务[6]。
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而端正人品和开拓技能却是很难教授的,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必须培养其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民主意识、管理能力、开拓技能的培养,光靠上课不行,只有让学生自身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在担任一年半载的管理干部职务,并在处事处人、协调关系的过程中经受实际锻炼,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些技能。为此,我系又由工作室的同学牵头成立了自主管理的电子协会。协会将校内零散的电子爱好者组织起来,利用协会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实验条件,提高会员的实践能力,创造学习电子技术的良好氛围。
电子协会实行会员制运行模式,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首先,协会管理成员在自己建立的职业组织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建章立制,明确了“一级入门,二级入团,三级入室”的三级递进管理方式。每年新生招新宣传和技能入门培训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这需要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通过新生培训和选拔考核和民主自愿原则协会完成新人入会环节,并认缴类似股份制公司股票的会员会费。每年都有会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成绩优异的会员经自我推荐和工作室老师的双向选择后入室做进一步的深造学习。
协会秉持"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服务社会"的宗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能够。每学年协会都会举行一些关于电子方面的活动,如元器件识别比赛、电子焊接比赛、电子设计比赛、电子制作大赛等;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学习,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培养团结协作和动手实践能力。
实行类似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后,学生就开始到社会上开拓业务,学会和掌握公关技巧和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准则,从而在人品和开拓技能上得到真正的历练与培养。协会会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在校内外的维修活动。在工作室老师的帮助下,既为会员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全校师生和社会提供了专业服务,收到了广大师生和民众的好评,不仅锻炼了自己,也服务了他人。同时,能力更强的协会会员还跟随工作室老师深入企业完成了诸如生产线安装调试和变频器维修等装调、维护服务[7]。
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来完成这些业务,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虚拟的职业组织中,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人品与开拓技能实现了交叉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一职业组织中,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仅在组织的运营管理或技术应用中出现了问题才进行具体指导,从而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探
索在于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基础,聚焦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引领,营造职业技能提高的氛围。实现人格品质、职业技能、管理能力、开拓能力交叉培养,不断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输送既有宽度又有深度,具有现代班组长型的高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红、方雪梅.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 2015(05):53-56.
[2] 钱红、杭建伟. 高职教育顺应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以江阴市为例[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14-16.
[3] 刘玉娟. 高职教育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履职素质结构探析[J]. 职教论坛. 2014(02): 91-93.:75-79.
[4] 任志军、卢庆国、黄家宝、钟原. 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的校企对接实践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61-65.
[5] 周宏雷、李光玲. 基于“导师工作室”德技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农机,2018(07):109-110+113.
[6] 孟韬、赵楠、刘炜亚、石蕴伟. 探索大师工作室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8(27):169+171.
[7] 郭昊坤、王露.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搭建校内电子产品维修创业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 时代农机. 2019(07):133-135.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A0878 )
2019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能力本位高职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类专业为例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SJG478)
本文发表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学报》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