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高教理论 > 正文
改进能力鉴定方法 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
2013-05-21 13:54:50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罗小秋)
 
    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个突出表现是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明确定位,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高职教育领域初步形成共识,岗位能力形成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以“够用”为度,技能掌握以“会做”为准的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正在形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备对学习者获得的能力进行确认(鉴定),仍然是高职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难题。
    一、充分发挥能力鉴定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把握能力标准内涵
    受传统的等级分数评价观念的影响,通常人们认为能力鉴定就是书面的理论测试,甚至把实际操作的“动作”也转化为书面的问题,要求学习者进行书面回答,这实际上并不能对学习者拥有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的确认。“鉴定”的意义要比考试或测试宽泛,它是施教者通过收集证据,判断一个学习者在取得业绩中所展示出来的能力水平,即以行业、企业某种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测试学习者是否按规定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以“能够完成”或“不能够完成”来评价学习者所具有的能力。能力的确认并非单一的理论测试,它既是运用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完成某一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展示,又是结果展示;既是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确认,也是对施教者的教学有效性的反馈,更是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相互之间是否相适应的反馈。
    能力鉴定是一种与特定职场工作情景相关的、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能力鉴定等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评价、组织、交流、激励的作用。按照能力标准的要求,给予学习者学习成果“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判,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结果是否达到标准,不为等级(分数)的高低而影响学习的自信心,让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上,而不是考虑给学习者多少分数。鉴定活动是一门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鉴定活动意味着学习内容的转换或学习阶段的结束,同时也指明了下阶段教(学)的目标。鉴定和评价过程是与学习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过程,是一种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方式。通过鉴定和评价,引导学习者改进学习方法,找准学习重点,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在不断被肯定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激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能力标准是指在职场中完成一个具体工作所能够达到的目标,它是一个人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综合展示。对一个人有无能力或能力强弱的确定,应该有一个判断标准,这就是来自行业岗位的“能力标准”。它陈述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能满足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规定了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完成的实作指标,以及应用于不同工作环境的可迁移性,具体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通识工作必要能力。即计划、组织活动能力,交流信息沟通能力,使用一般设备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收集组织分析信息的能力。二是专业特殊工作能力。即某一专业工作岗位中必须的知识和职场实作技能。这些能力反映了学习者通过培训以后必须达到的最终结果,也体现了受雇员工工作水平的最低标准。判断学习者是否获得了相关的能力,通常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能否独立完成能力标准中规定的任务;能否与他人很好合作完成任务;能否处理问题或解决偶发事件;能否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即应用知识和技能处理不同工作环境中发生的新问:题;能否具有可迁移性,即运用知识和技能处理发生在不同工作场所中遇到的问题。
    能力鉴定并非单纯的对课程学习完成情况的分数评定,而是鉴定者根据特定的标准,设计一系列的教学鉴定活动,通过讲授——练习——测试——再讲授的循环过程,帮助学习者获得能力的教学过程。能力鉴定活动应遵循“有效性、可靠性、公正性、灵活性”的基本原则。鉴定内容集中在要鉴定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清楚地确认与能力单元相关技能和要鉴定的学习成果,它包含需要展示能力的技能和知识,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能力展示标准得到满足,采用最好的、可能的相关技能和证据收集方法。如果每次鉴定的结果是相同的,就说明鉴定是可靠的,无论是谁来做鉴定都应从收集的证据中得到一致的判断,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用相同方法鉴定每位学习者;给被鉴定者清楚一致的指导;确定好检查清单和指南帮助作出判断。鉴定人应保证所有可能参加考试的人有同等的机会受到鉴定,鉴定应是公开、诚实和透明的,可以与其他鉴定人一起回顾鉴定结果,检查一致性和公平性。灵活性有助于公平和平等,它包括:工作中和工作之外的鉴定;保证学习者能了解鉴定程序;采用不同方法对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鉴定;应用考虑了个人以前能力和经验的程序;避免个人意见和偏见干扰判断。
    二、科学设计能力鉴定方案,改进能力鉴定方法
    鉴定的首要任务是作好一份鉴定方案或计划,让每个涉及到鉴定的人都能全面理解其目的和内容并根据它来做准备。
    首先,必须确认能力鉴定目的和内容。鉴定是以证据、能力标准为基础作出判断,帮助确认学习者是否有能力回忆事实和概念、有能力理解信息的含义、有能力将知识用于新的情况或解决问题、有能力分析观察构成信息的内在原理、有能力将信息结合起来用于新的情况下。
    其次,确认需要收集的能力鉴定证据。证据是说明学生能力的材料,即学生有能力展示他们能获得的某种能力标准、学习成果或技能。作为鉴定者,需要对呈现在你面前的证据的有效性作出决定,看学生是否在必要的领域已获得能力,可能会涉及到决定需要什么证据和为学生提供关于证据呈现的适合性的建议。
    第三,有效的收集和选择能力鉴定的证据。常用收集学生能力证据的方式有:观察;口头提示;书面考试;阅读书面报告;陈述素材;模拟活动;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在能力为基础的鉴定系统中,对能力的判断是以能力的展示为基础的,学习者需要提供能力展示的证据,学校可以从许多方面收集证据。常用的证据类型和方法有3种。(1)直接证据。当鉴定者观察到学生能实际完成鉴定的任务时,就能够收集到直接的证据。收集方法有:工作场所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观看学习者实践录像带;看学生的成果;项目工作或委派任务等。通过口头提问,让学生解释他们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此事,以支持工作场所的观察或技能展示。在学生开始工作前清楚地定义项目或委派任务所期待的业绩标准和成果,保证项目或任务鉴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间接证据。即使在无法观察到学生实际完成某种工作的能力时,也能看到他们的能力,如果完成任务的实际环境太危险或成本太高,就只能在教室通过模拟的活动来回答问题。收集方法有:角色扮演、模拟、案例分析等。在模拟或角色扮演中,学习者不可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所展示能力,那么设计好的模拟或扮演应简单和清楚,应使用检查清单来记录证据。(3)辅助证据。通过给鉴定人提供足够的其他相关证据作出有效的判断。收集方法有:面试回答问题、在教室完成的考试、对以前能力证据的数据/素材的收集、其他人提供关于学生的证据(比如: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监督者或以前/目前工作场所的经理人)。它包括来自过去雇佣者或监督者的评述,但通常是以书面文件为基础,证据指导素材收集包含:书面的参考资料;课程认证;完成的工作和项目的报告;完成的表格、文件和信件;学生完成的事情等。面试可以清楚阐述素材的内容,我们必须保证在开始对素材进行整理之前,学生清楚理解什么是必须的,我们还应确保学生能自由地提问并在对鉴定做准备时寻找指南。这种形式的证据要求鉴定人在要鉴定的领域具有足够的能力。
    第四,有效处理能力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鉴定涉及到双边交流方式,学生在对能力的鉴定中是一群活跃的参与者,作为鉴定人应确认学生同意并需要鉴定的内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鉴定。具体而言,就是在鉴定前,清楚地告诉学生鉴定目的和内容,以便他们根据鉴定的要求作好组织安排,学生展示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经验和资格证书;对于许多把鉴定看成负面方法的学生,应鼓励他们正面积极地对待;要求被鉴定的学生全面清楚地理解目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如何将他们应用于特殊的场合和工作场所,清楚了解为何他们应被鉴定,以及应该帮助老师收集鉴定过程需要的数据,有效制定鉴定计划,并对完善鉴定方法提出建议。在鉴定时,应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先做自我鉴定,并在鉴定过程中给予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整个鉴定过程,并对将来需要培训和鉴定的内容作出判断。学生对鉴定人员的了解和信任是很重要的,若让他们在陌生人面前展示技能,他们会感到不舒服,在对学生鉴定前应向他们做自我介绍,并向他们解释鉴定的目的和内容,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当然,作为鉴定人,应有较高的认知技能,以及让学生展示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第五,科学选择能力鉴定的方式。常用的能力鉴定方式主要有4种类型:诊断式鉴定、格式化鉴定、总结式鉴定、对前期能力的认可。诊断式鉴定适用于学习或培训过程中,集中在对特殊需求的认可上。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诊断式鉴定来发现学习者需要哪些其它的培训或实践活动,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格式化鉴定适用于实践技能学习中,采用统一的流程格式,监督学习者进行自我鉴定,为他们提供关于获得能力标准的反馈信息,用鉴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习。总结式鉴定适用于学习者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对学习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是用于对培训或工作能力正式的认可。对前期能力的认可适用于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之前,对以前学习者获得的能力进行确认,避免重复学习,确保学习的效率。


《中国高等教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