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一峰
 
    摘  要: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将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从根本上加强产学合作,研究它的体制、机制、规则、规律、模式、方法、具体操作实施步骤等从宏观到细节的整个系统问题,以适应教学、科研、生产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趋势:即在科研领域里获得新知识,在教学领域里传授新知识,在生产领域里应用新知识,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楼一峰(1957-)男,上海市人,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5-0030-03
 
    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的系统是开放系统,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运行能否正常、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效益能否顺利实现,既取决于联合双方的内部协调,更取决于联合组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取决于体制、机制等的配套改革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
    一、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办学的概念及其社会效益
    产学合作办学,就是规范地将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交替地在学校学习和在商、工、政府、社会服务部门实践。产学合作办学指三方合作:学生(十家长)、高职院校和企业,成功与否取决于三方的努力。
    目前已有两种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一是多于一种工作经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型专业工作环境以便他们探索和发展自己的事业。二是单一的工作实习期:使学生在某一个工作单位得到实践机会。
    英国、美国的产学合作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许多发达国家都成立了全国性的产学合作教育组织。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建于1983年,目前有来自26个国家的440个会员,1995年在美国波士顿建立永久秘书处。
    产学合作办学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均受益。学校可吸引高素质、品学兼优且动机良好的学生,学生从工作单位返校后给校园师生带来新的活力,合格毕业生成为社会重要生力军,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声誉,教学质量和课程设置得到及时反馈等。学生获得丰富的全面教育,学以致用,以利就业,具备专业人士的成熟、自尊,通过和他人共事后自信和技术全面提升等。企业可减少用人成本,低成本考察未来员工,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产学合作办学可以带来下述社会整体效益:一是企业致力于这样一个目标:一个好的企业,一个理想的用人单位,将充当高技能人才蓄水池的角色,选择学生到企业学习期间,他们能够了解到企业的产品及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企业能够适应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能够从实践或执行中学习到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产学合作扩展他们的事业,能够提高他们的知名度;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先进的设备。三是产学合作办学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没有足够的企业愿意录用缺乏经验的毕业生的时候,他们能够获得一份工作;他们能够收到系统的训练,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增添砝码;他们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系统管理、政策以及知道什么样的员工受企业欢迎;他们能够获得团队合作的经验与成就,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办学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
    (一)组织原则
    1.高技能人才的教学体系和环境营造原则
    以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教育为课程体系核心,构建基础宽厚扎实、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平台。教学计划突出通识教育理念,包括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前沿及特色和实践环节五大模块。加强反映最新技术的前沿课程建设,在教学中体现工程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建设实践环节,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以企业为依托,建设生产实践第二课堂,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学校要加强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建设.并进行改革和重构。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教师和企业导师结合科研,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现知识、能力的集成和提高。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企业导师着重向学生介绍行业迅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行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企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
 的综合要求。 
    2.互利互惠原则
    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必须使参加联合的各方都分享到联合的好处,这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在联合三方实现的必要条件。
    在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过程中,联合双方在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上的利益已经不同程度的结合起来,联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双方协作的结果。如果违背了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就会影响到其中某些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按劳分配原则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影响到联合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能否体现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能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
    3.整体功能优化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成果应用的相关性。现代社会,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应用范围早已突破了单品种或某一行业应用的框架,向多品种、多行业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二是新的整体功能性。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必须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新的结合力,充分发挥联合的整体功能,即加速应用技术开发、试制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流水作业,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推动高职院校各学科、各专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生长,产生更多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促进产品不断进行更新换代,从而获得任何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无法独立取得的高效益、高收益。 
    4.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要重视比经济效益更广泛、更久远的社会效益,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
    对高职院校来说,首先应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只有在加强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可合理组织力量进行应用科技开发,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为企业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对企业来说,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行列,学会借助高职院校来更新技术、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高质量产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利润,积累更多的资金。所以,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办学的组织形式,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生产单位为主体,学校把专项科研成果转让给它,由生产单位提供资金、场地、劳力、组织产供销业务,学校负责有关技术、人才培训,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满足技术指标要求。(2)学校进入企业集团,作为企业集团的科研开发基地,不断为企业集团提供新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企业集团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方便的条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实习、实验基地,并为高职院校提供科研资金。(3)利用高职院校多学科、综合化的优势和最新科研成果,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创办技术密集型和生产型的联合体,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种联合体的研究课题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直接面向生产。(4)学校内部联合成立校、工、贸一体化的联合体,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把校内科研开发的成果不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把产品变为商品,参与市场竞争。(5)以高职院校为主体,联合经济部门和研究机构,建立高起点的应用科研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实体,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创新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定位: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为支撑,引入工程化管理思想,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高素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合作办学: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利用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合作方式有三种:一是定期召开合作研讨会,共同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问题,聘请行业内著名专家担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二是派出教师或部分学生参加企业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反映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聘请企业中高级技术或管理人员为教师,担负技术类和实践类课程。三是利用企业的软硬件设备合作建立实验室,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学习基地,并在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实行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任制,采用国际化、开放式的教师聘任思路,鼓励企业一线技术或管理人员来校讲授实践课程;派出教师到企业接受各种技术和资格培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初步形成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国内外先进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组建由校企共同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正。根据产业的发展确定培养计划,同时把前沿的技术讲座贯穿学习始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工程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外语能力。为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建立的课程体系应是主动的、互动的动态课程体系。
    (二)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充分借鉴新加坡、德国等职教经验,坚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确立“以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形成董事会体制、市场化机制、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高新技术培训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确立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要响亮地提出“企业的需求,我们的目标”口号,专业设置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学生培养规格决定于企业用工需求,学院日常管理遵循企业标准。在教学环境上,高职院校可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职教模式,教学实验设备大都按照外资企业实际使用配备,让学生“现在学的”和“今后做的”基本一致。同时建立综合科技教学环境,将理论学习、应用模块和工业项目有机组合。
    二是组建有企业参加的董事会,从制度层面保障校企合作。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著名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组成的董事会,对学院大政方针进行决策和监督,保证学院办学方向与企业需求相一致。
    三是充分利用外企设备与技术优势,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与跨国公司共建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四是实现产学合作办学双赢的持续发展战略。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最大限度调动自身资源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开设定向班,开展“定单式”教育;为企业提供各种培训课程,提升企业人才素质;为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和产品中试、降低企业开发成本;与企业共享教育资源,一方面使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规范校企合作的管理程序。
    四、建立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和企业产学合作办学循环的最佳运行,依赖于联合各方的衔接协调.依赖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相互促进。
    (一)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机制,对系统行为的发生和系统活力的增强起“兴奋剂”的作用。它关系到系统运行中各种要素能量的释放,因而是运行中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
    1.价值规律的强制推动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和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客观的需要实行联合,构成了共同的整体利益。同时,高职院校和企业又都只是部分参与联合,只有运用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执行联合组织规定的功能,它们自身又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一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自己的个体利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只有整体利益大才有个体利益大。既然存在个体利益,那各个利益之间的矛盾,也必然会发生。这种矛盾在经济上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转让费,收益分配比例上。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高校和企业联合的内部循环才能顺利进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弄清科技成果的真实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合理分配收益。
    2.效益上的互惠互利
    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要建立一套互惠互利的制度、办法。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促进生产,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效益』二有互补性,这是实现产学合作办学的基础。但是,要使产学合作办学能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使合作双方都能得到利益。高职院校可为企业培养人才、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可以合作进行产品开发,有偿转让:技术成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指导教师,为高职院校提供科研课题及必要的经费。
    (二)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实现经营目标和满足环境发展要求的自我控制机制。它是系统行为的控制器和协调器,对悖离系统目标的行为加以约束,以实现系统行为的合理化。
    1.法律强制——技术经济合同制
    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是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为主线展开的联合,在联合过程中,由于市场情况、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等都处于动态和变化之中。因此,科研选题、技术开发应用投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使联合能够顺利进行,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合同形式,把联合各方面牢固地联系起来,明确划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各方的经济联系.而且一旦发生纠纷或违约行为时,也可以作为处理的法律依据。
    通过技术经济合同这种法律形式,把各方所必须履行的义务、所拥有的权利、所享受的利益明确规定下来,既可以促使各方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更加注重相互的协调合作,也可以经常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不断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优质产品,从而保证联合的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最终保证联合目的顺利实现。
    2.道德约束——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企业联合过程中.带来了许多新的人际关系,需要用新的道德准则去衡量和进行约束。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科研项目选题上,要考虑项H不仅能给本单位带来利益,而且要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利益,不仅要具有经济性,而且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既要考虑科研项目·的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其长远利益。(2)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态度,提倡求实精神,加强广泛协作和信息交流,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3)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实事求是地面向广大用户宣传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技术经济指标.要当好企业的参谋,真正做到质量第—、信誉第一.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4)在科技成果的转让应用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热情、周到地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则应当积极主动的给予配合。完成科技成果向生产过程的迅速转化。高职院校、企业都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进行实际收益的分配。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办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态度、文化融合、人员素质、合作历史、双方共赢、法律保障、双方信息沟通渠道、双方信任和理解以及财务支持。
 
《职教论坛》2006/5(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