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高教理论 > 正文
完善高职教学管理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2013-05-21 13:54:59


--------------------------------------------------------------------------------

2006-3-22 中宏数据库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这一目标,完善高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计划是实施和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办学模式和人才知识结构的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因此,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至关重要。 
  (一)制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结构,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注意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专业岗位上需要哪些知识就开设哪些课程,同时,注意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把现代科技知识融人教学中,对不适用、不需要的内容要适当调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既是必要的应知应会,又是继续学习深造的基础,用得着、用得上,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二)制定突出高职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计划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在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克服普通高校教学计划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建立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两个独立并存且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要切实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各占50%,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的实习、实验课时,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实践教学成为上岗前的预演,以确保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理论教学中,按照专业需求精练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保证专业课教学必需的理论知识。在课程设置上,以基础理论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让基础理论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计划中,既要明确各专业所要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明确各专业岗位的技能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普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达到相应的标准(如英语等级证书),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岗位能力证书(如珠算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上岗证等)。突出实践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各有所依,更加规范、具体、明确。学生毕业时,既要取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证书,又要获得某一专业岗位的技术等级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所在。 
  二、提高日常教学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学目标 
  日常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及相关各方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各教学环节的协调运转,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及教学计划的贯彻落实。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高职办学的突出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实习和实验的教学时间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最繁琐、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把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一致,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实现能力培育目标。为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调运转。同时,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 
  高职教学的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需要我们在高职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以保证高职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来源:《辽宁经济》)(邱瑛 沈阳大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