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苏南高职院校吴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杭建伟)
2013-05-21 13:52:22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高教研究室,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苏南高职院校吴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目标、原则和体系本身,文章认为吴文化教育体系渗透在苏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德育体系、人文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校园环境教育体系、实习就业教育体系等子体系。
关键词:苏南;高职院校;吴文化;教育体系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u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in Southern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ng Jianwei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Jiangsu 21443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Wu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in Southern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ists of its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the system itself.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states that the Wu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Wu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in Southern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ncludes Moral Education, Humanis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Wu Cultur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 and Employment Sub-systems.

Key Words: Southern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u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吴文化,即吴地区域文化,泛指吴地自有人类至今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化创造。吴文化上下越一万年,核心范围是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苏南地区属吴文化区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重视运用区域文化资源,苏南高职院校进行吴文化教育十分必要,吴文化在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运用吴文化资源,可以发挥丰富的吴文化优势,弥补苏南高职院校文化的先天不足,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吴文化品格,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新一代苏南人,苏南高职院校应成为弘扬先进地方文化的基地。[1]那么苏南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吴文化教育体系呢?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一、 吴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一)吴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
   吴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是:通过吴文化教育,让苏南高职院校学生人人了解吴文化的基础知识,领会吴文化精神和特质,提高人文素养,热爱苏南,为适应苏南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应有的地方文化基础。
(二) 吴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1. 循序渐进的原则。苏南高职院校学制现为三年,在这三学年中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即让高职生感知吴文化——认识吴文化—热爱吴文化,不断提升对吴文化的认识理解水平和情感认同。
2. 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体高职生都要了解吴文化的基础知识,做到吴文化知识的普及,在此基础上,通过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提高部分高职生的吴文化学术水平。
3. 寓教于乐的原则。吴文化丰富多彩,吴文化教育也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尤其要充分运用实物资料和多媒体手段,形象展示吴文化的丰厚内涵。象吴地戏曲(评弹、昆曲、锡剧等)本身就寓教于乐,是吴文化的组成部分。
4. 校内校外相联系的原则。吴文化教育除了创设校园吴文化氛围外,还要充分运用吴地现有的吴文化教育资源,吴文化区域内的考古遗址、名人故居、博物馆、古镇故街、园林寺院等都可以成为高职生学习的大课堂。其次,要加强和吴地吴文化学术界的联系,聘请地方吴文化研究专家来校讲学授课,以提升吴文化学术层次。
二、吴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容
   吴文化教育体系也即教育网络,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且渗透在苏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德育体系、人文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校园环境教育体系、实习就业教育体系等子体系。
(一)德育体系。吴文化中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如泰伯的“至德”、东林党人的刚直不阿,关心国事、无锡荣氏家族从事公益事业、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献身革命等等。运用吴文化德育资源,通过乡贤的道德情操教育对于改进苏南高职院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发扬吴文化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运用吴文化德育资源纳入苏南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之中,使其成为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学生处、团委、班主任、辅导员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充分运用吴文化的德育资源。
(二)人文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吴文化应成为苏南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是崇教尚文的文化,用吴文化这一乡土文化培育高职生的人文精神可亲可感,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吴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韦应物) 历史上以多名人、多大家著称,在文学、史学、艺术众多领域独领风骚。古代如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倪云林、明代“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著名俗文学家冯梦龙、地理学家徐霞客、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文学家吴梅村、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地理学家顾祖禹、目录学家缪荃孙、人口学家洪亮吉、历史学家诗人赵翼等;近代如思想家冯桂芬、薛福成,科学家徐寿、华衡芳,教育家唐文治,大实业家盛宣怀、荣德生、薛南溟等;现当代如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文史专家钱穆、顾颉刚、吕思勉、钱钟书,作家叶圣陶,诗人柳亚子,画家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科学家华罗庚、吴健雄、顾毓琇、唐熬庆、周培源、王淦昌、钱伟长、王选,社会学家费孝通,心理学家潘菽等,真是数不胜数。[2](p3-4)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体现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事业和真理的人文精神具有无穷的人格魅力。可以通过如吴地名人系列讲座、参观名人故居等形式,形成吴文化名人教育体系。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的江苏省江阴市,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故里,徐霞客故居已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为纪念这位江阴先贤,学习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该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除了运用杰出人物教育外,吴地文学、艺术、民俗等领域都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需要挖掘和运用。
(三)课程体系。吴文化课程可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兴趣(研究)小组等多种形式。对有些专业如旅游、文秘等专业的学生应该作为必修课开设,这些专业的学生必须有较好的吴文化知识基础。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了让学生了解吴文化的基础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网络吴文化课程,授课老师集中辅导,并采取网络考试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解决了课时的矛盾,也使学生学习方式机动灵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还解决了吴文化师资不足的问题,值得推广。面向全校开设吴文化选修课,让一部分学生来选修学习,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如果选修的同学多,可以搞平行班。要选好教材,吴恩培教授主编的《吴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立为精品教材,适合高职院校使用。兴趣(研究)小组主要不是以上课形式,而是以课题探究方式,围绕某些吴文化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调查工作,最终形成科研成果(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深化对吴文化认识的有效途径。如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内有顾野王墓,曾被立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该校吴文化研究所与苏州市文物保护部门签署修复该处古迹的责任书。为完成这一文化大事,该校结合学生兴趣,成立了吴文化研究小组,并于2007年6月起承担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课题《吴地学者顾野王及其遗址修复问题的探究》,形成的科研成果发表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上。
(四)环境教育体系。吴地地理环境优美,秀山柔水,吴地建筑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苏南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该借鉴吴地物质文化的特色,如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使苏南高职校园既具有现代化气息,又体现吴地生态风貌。其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运用和展示吴文化的丰彩。如设立吴文化历史展览室、吴地风情苑、竖立吴地名人塑像、用吴地名人命名路名、楼名等,通过“物化”的吴文化,让高职生随时“触模”、感受吴文化,徜徉在吴文化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实习就业教育体系。实习是高职生了解社会、熟悉企业、锻炼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苏南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大多在苏南实习,是他们走出校园,实际感知吴文化、培养对苏南情感的重要阶段,因此实习教育中应该指导高职生如何在吴文化的感情认同上多加体验,如请当地的工人师傅讲述当地的历史发展、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和著名人物,参与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学说方言,了解当地禁忌,查阅地方志书等。这样可为缩短高职生毕业后在苏南工作的文化适应期,培养地方情感奠定基础。就业教育应贯穿于高职教育三年的全过程,还应开设就业教育课程。就业教育应该包含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的介绍。就业教育通过对吴地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达经济、优势产业、著名企业等的介绍学习,可以让高职生更加了解和热爱吴地,提高对苏南传统文化和当代经济社会的认知,有利于他们毕业后为建设新苏南贡献力量。
以上所说到的五大子体系既可以各成体系,又相互交叉和呼应。如吴文化德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互相交叉,吴文化课程教育就渗透了吴文化德育,德育体系有了课程的载体就有了牢靠的基础,而校园吴文化环境教育中也含有德育因素。又如人文教育体系和德育体系也是有交叉的,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实习就业教育体系也含有德育和人文教育。通过吴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目的是让高职生感知吴文化-认识吴文化-热爱吴文化,以培养具有吴文化品格、适应吴文化发展的高技能型的新苏南人。
三、吴文化教育体系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一)吴文化内容的选择。我们说的吴文化是“大吴文化”概念,而不是吴国文化。吴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也存在糟粕,要选择吴文化中合乎于物质文明(包括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有益于提高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考虑学习吴文化以下主要方面的内容:(1)吴文化产生的条件和在中华区域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等;(2)吴文化的基础知识、特色要素(文化丛),如稻作、蚕桑、茶、渔业、水运、商业、民族工业、饮食、服饰、民间工艺(如紫砂陶、铸剑、刺绣、泥塑等)、组织制度、文学艺术、学术、教育与科考、科技、宗教、名胜、吴语、风俗等。(3)吴文化的发展特质,如水的文化、开放的文化、后来居上的文化、崇教尚文的文化等。
(二)吴文化师资的培养。开展吴文化教育除了学校领导重视外,必须有一支吴文化的师资队伍。目前苏南高职院校吴文化教学和科研的力量还很薄弱,一些学校还无法开设吴文化课程,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可喜的是,近年来,吴文化研究成为本区域文化的热点,研究成果丰硕,吴地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吴地历史文化遗址的修缮和保护,这为吴文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师生提供了可贵的教学科研资料和参观场所。相信通过努力,苏南高职院校必将会拥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吴文化专家学者,使苏南高职院校既成为吴文化的学习场所,又成为地方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三)吴文化教育各子体系的协调配合。吴文化教育体系在学校层面要有总体设计,各子体系可相互交叉,既协调配合,又各有侧重,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实现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化。学校要加强和吴地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善于运用校外的吴文化资源。苏南高职院校吴文化教育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应不断呈现出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杭建伟. 浅论吴文化资源与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42—44.
[2]许伯明. 吴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基金项目: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吴文化与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07SJD880069)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杭建伟(1963— ),男,江苏无锡人,副教授,双学士,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吴文化和高等职业教育。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锡澄路168号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邮编:21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