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江阴经济发展为背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地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方经济;高职;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现代班组长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地方办学,才能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面对地方产能的快速转型升级以及大力发展制造业,高职院校就如何培养与地方经济相接轨的合格人才,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江阴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江阴市是江苏省的县级市,总人口123万,是一座现代化滨江港口城市,位于我国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民营企业发达,制造业强,是城镇经济的领航者。2014年,江阴有11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有36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4亿元,财政收入569.2亿元,江阴与昆山名列全国“百强县”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1.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江阴已培育46家国家级企业集团、84家省级企业集团,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精毛纺企业海澜集团,全国最大的软塑包装基地申达集团,全国最大的金属制品企业法尔胜集团, 全国最大的模塑生产企业江南模塑集团,全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企业澄星集团,以及全国天下第一村华西村。[1]
(2)资本运作:江阴有36家上市公司,业绩良好。行业上分属于纺织、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包装、电子等行业,江阴把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机的结合,加快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保持资产结构最优化、资本收益最大化。江阴力争年内全市各类创投基金规模突破60亿元,江阴资本经营取得的新进展,对江阴的经济增长、产业的升级和区域的竞争力都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1]
(3)民营企业:江阴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做自己最擅长的,把企业的核心部分做好、做优、做强。经济规模在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也在成倍增长,快速成为江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的下行,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快速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江阴市海澜集团、阳光集团、澄星实业等10家企业入围2014年度江苏省百强民企榜单。江阴的百强民营企是江阴民营经济发展的带头兵,对江阴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1]
(4)沿江开发:江阴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初步形成了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规模,初步形成了有机高分子、特种金属、纺织新材料、光电子通信和精细化工五大新材料产业群。沿江地区成为了江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外来资本的集聚区和工业投入的主阵地,成为加快江阴经济发展的又一新举措。[1]
2. 江阴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大力提升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江阴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当前,江阴在增强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识和壮大提升上下功夫,重点打造以特钢、化工、纺织、高端金属制品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船舶、汽车、节能环保、机械制造、装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以高端面料、服装品牌连锁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为主体的微电子产业;以LNG物流集散、光伏、风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壮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
(2)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江阴将通过3—5年的努力奋斗,真正培育出3—5 家千亿级的大型企业、100家创新型上市后备企业、100家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重点扶持3000家中小微企业,为江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确保江阴的工业经济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江阴将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百姓创业,鼓励大学生自主择业。发展民营经济,保护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小微企业的大发展实现民营经济的大提升,让普通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逐步成为中产阶层。[2]
二、地方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模式
1. 人才培养的定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江阴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而确定—“现代班组长型”的培养目标,并提出“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企业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力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现代班组长的定位既满足了江阴地方经快速济发展的需要,也形成了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江阴的上市公司,形成了让人瞩目的“江阴板块”;江阴的民营企业形成了强大的“集团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每年需要大量的班组长、技师、工长、营销主管、领班等岗位约6万人以上,每10名技术员工就需要配备1名现代班组长。这就验证了学院提出的大力培养现代班组长型的培养定位是正确的,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接轨的,打破了以往笼统、模糊的人才培养的定位,有针对性地把班组长型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个岗位中去上。“现代班组长”这一人才培养的定位,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培养定位实实在在,不空洞、不遥不可及;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了大批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专业管理能力的一线管理人才。
2.人才培养的模式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目标,提出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二维互动”是指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和谐互动,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要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双轨并行”就是学院和企业合作共同对学生的培养。学院先后和申达集团、双良集团、海澜集团、澄星集团等企业签定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培养模式。学院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为企业定制不同的教学大纲,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与企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安排学生安到一线岗位参加实习,让学生定期下企业,得到企业人员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培训、技能训练、实际操作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训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择优就业的良好渠道。
三、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取得的成效
1.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创新设计、机器人等不同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IEEE标准电脑鼠走迷宫”、“华东地区第三届嵌入式系统创新设计应用竞赛”等项目中6人次获一等奖;在“江苏省高校数学建模大赛”、“江苏省高校室内装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16人次获一等奖;学院组队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竞赛,在39个高职院校代表队中力压群芳,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2.学院的科研成果喜人。从2009至今,学院教师共获得专利30项,横向课题30项、纵向课题23项,省级以上刊物论文700多篇。艺术设计系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二等奖。机电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和软件与服务外包两个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软件与服务外包成为2012年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
3. 学生事业有成。岗位成才培养的定位和模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比如92文秘班的一位学生,从毕业至今一直在海澜集团工作,历经20多年的拼搏与奋斗,由最初的一名小员工,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的集团副总、海澜之家总经理的位置。再比如01级室内装潢的一位学生,也是从一毕业至今就在江阴当地一家数一数二的南国之风装潢公司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从一名最普通的小设计师晋升到公司副总, 2015年被评为“江阴学院最具影响力”的十佳人物之一。
四、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专业设置与江阴企业需求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得到解决
江阴市是以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实力强、发展快、产业结构多样化。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大学,应当服务于地方企业、满足企业的各种所需,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学生生源的的不足、学生生源质量的变低、专业类型的变少,专业设置也就显得不够合理,与地方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接不够完善、不够紧密,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不能跟随地方企业的需求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从而不能有针对性地为地方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产能的快速转型等,学院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吸收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及时调整学科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课程的安排,减少在校的学习时间,加大到企业实习的力度,采取2+1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两年在学院学校专业理论知识,一年到企业进行操作实习,让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现代班组长管理的培训与拓展。(2)课程设置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和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发展。
2.服务江阴企业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得到完善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江阴职工大学,办学理念还局限在单纯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多元化。领导重视教育教学的建设,缺乏与企业、行业及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不能主动、积极地融入到企业中去。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缺少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正是由于缺乏对企业的服务机制,造成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做的还不够理想。
学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的长远规划,在全院范围内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在重点项目上加大财力、人力的投入,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共同参与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专业功底。(1)由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组成懂事会和理事会,重大事务双方共同决策。学院领导或一线骨干教师下企业担任副职或者车间一线副主任职务;企业负责人或有关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副院长或系部副主任;(2)由院企双方人员组成执行机构。学院的专业技术老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实行互换岗位,双方互相兼职,实行聘任制;(3)设立由学院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咨询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施。只有完善对企业的服务机制,才能实现企业、学院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3.产学研结合有待进一步得到落实
地方学院为地方经济服务,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最有力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是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实施完成。就目前,学院虽然大力倡导了产学研相结合,但就这项工作口号大于行动,学院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学院和企业也还没真正把双方的有利资源为我所用,产学研结合的运作缺乏计划性、长期性、经常性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地方产业的需求。产学研的结合是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也是为地方经济培养所需学生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的操作技能,拓宽学生的创业、就业的渠道。(1)学院要结合江阴经济的发展,依托地方资源,利用人才、技术、实验等条件,大力开展与地方生产经营单位的科研工作,在产学研的结合过程中,将企业的新技术引入到教学课程中,完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2)请企业技术人员来院兼课、兼职,壮大教师的力量;(3)利用学院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与企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共同联合开拓市场,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学院与企业真正做到互利互赢;(4)是加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在企业广泛建立实训基地,采用“顶岗实习、产教结合、企业双向介入、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调整专业实践课的比例,让学生提前走入社会、走进企业,在一线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班组长型的培养目标。
总之,作为江阴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特色专业,制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培养模式,为江阴经济的建设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好地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州市统计局,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苏州统计信息公众网]. [EB/OL].http://www.sztjj.gov.cn/news/2003/9/27/tjj/tjj-15-03-33-1622.shtml
[2]钟灵毓秀看江阴——专访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EB/OL].(2015-02-27) [2015-08-05]http://luxury.ce.cn/sd/sycj/201502/27/t20150227_2353462.shtml
[3]江阴市统计局.2014年江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阴统计信息].[EB/OL].(2013-03-27) [2015-08-05]http://tjj.jiangyin.gov.cn/a/201503/1gb9fnz1af7z9.shtml
[4]杭建伟.苏南县(市)域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探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03 .
[5]陈卫军.“班组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09—11.
[6] 方雪梅.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班组长”式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17-19.
[7] 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92-9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苏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编号:D/2013/03/085)。
作者简介:丁化(1967—),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通讯地址:江苏江阴市锡澄路168号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工会
邮编:21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