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十七大新闻中心召开记者招待会,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周济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周济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这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优秀的教育事业。这个历史性跨越,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奠基工程,将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献。
周济表示,近几年来,中国政府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国农村正在建立起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全国农村的孩子们将能够共享教育资源。即使在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孩子们也都能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周济认为,农村教育、中西部教育的发展,是突出教育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
周济强调,十七大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五年中,各级各类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
保证每个孩子接受公平教育机会
中国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周济说,过去几年中,我国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特别是今年开始,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我们建立起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体系,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努力保证孩子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周济说,在新的历史阶段,广大的家长和孩子们不仅希望能够上得起学,而且希望能够上好学,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使得孩子们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这是我们在新的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更高目标。
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
周济介绍说,过去五年中,我国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扩大,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正在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相关解读
教育基础地位得到提高
据新华社电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代表眼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策”。
昨天下午北京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在仔细对比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后,陈希代表发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阐述很有新意。
他对此一一进行了梳理———
教育问题事关民生
十七大报告将教育问题放在了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分别将教育问题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里,现在放在社会建设里,表明教育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也反映了党中央在‘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中对教育的新思考、新认识。”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陈希代表感到很振奋,“十五大报告谈到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时,说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这次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的基础地位更高了,上升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
教育作用更加突出
陈希认为,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十六大报告时提到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次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公益性明确学校责任
教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社会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陈希认为,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的公益性质,明确了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报告关于教育方面的一大特点。
作为高校党委书记,陈希对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分敏感:“这对我们来说最重要。关键是两点,一是要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二是提高产生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的水平。任务是很重的。”
陈希表示,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长期重点建设的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发展竞争力上负有重要使命,要多作贡献,为地区发展和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