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泽.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阐明了一个质朴但深刻的道理:路是人走出来的。对于无锡这样发展较快的地区来说,每一轮新的发展,都意味着自觉探索更高层次的发展路径。我们看到,过去无锡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出历史的辉煌,就在于这座城市的发展不是埋头向前跟人走路,而是善于抬头望远自己找路;就在于这座城市的发展不是走循规蹈矩的老路,而是善于探索与时俱进的新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这为我们指明了当前探索发展路径的总方向,那就是科学发展。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正确路径,从全面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无锡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任务,也是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重大考验,需要我们付诸艰辛的努力和勇敢的实践。 
一、探索科学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之路既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深刻的教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无锡人民冲破“计划经济”、“以粮为纲”的禁锢,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路,创造了闻名中外的“苏南模式”。之后,以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浦东开发开放和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我们打破了“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此过程中,无锡也曾一度因习惯于既有的、成熟的发展路径,拘泥于既有的优势和利益,而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发展模式创新上迟疑、犹豫。
省委梁保华书记指出:“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江苏实现由‘由农到工’的转变,关键是抓住机遇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实现‘由内到外’的转变,主要是抓住机遇发展开放型经济;那么现在要实现‘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抓住科学发展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对于当前的无锡来说,推动科学发展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们不能再错过这一次宝贵的先机,不能等别人都实践得差不多了,没有风险了,我们再去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这不是无锡人的性格。我们要在当前探索转型的重大关口,在全市上下特别是全市领导干部中,以“四个清醒认识、四个不为”的精神,继续推进思想大解放。要大力倡导敢闯敢试、敢作敢为、敢担敢当的探索精神,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走过的发展道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那些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丢掉“唯速度”、“唯数量”的包袱,营造“四尊四创”的浓厚氛围,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够打开发展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应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委梁保华书记也强调:“国际经济教训告诉我们,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果发展方式转得早、转得快,就能跨上新台阶,赢得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如果当转不转、贻误时机,往往就会陷入被动,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近几年来,无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调整发展思路,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向科学发展的目标前进,初步探索并勾勒出了无锡科学发展路径的基本方向。这些探索可以扼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持一个方针、明确一个定位。就是坚定不移把“四个优先”和“四个导向”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更加突出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要求,更加突出市场导向、创新导向、规划导向、法治导向的作用,使新一轮发展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把建设“五个中心”和打造“五个名城”作为科学发展的目标定位,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快推动城市转型,使城市的产业和功能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
二是突破两个关键、提升两个素质。就是坚持把科技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把承接国际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在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把提升人口素质、企业素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从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细胞入手,提升无锡科学发展的长远潜力。
三是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创载体。就是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使我们的发展尽快从传统的粗放模式中摆脱出来,走上新路。全力加大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力度,高标准“筑巢”,高层次“引凤”,积极推进产业的良性替代,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四是落实四大举措、推进四高联动。围绕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四大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加快落实和推进各项工作举措,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上寻求突破。把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大力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大力集聚高层次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吸引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在产业高端集聚生成、相互作用,以产业升级推动城市转型。
五是强化五个抓手、着力五个提高。通过狠抓人才、科技、生态、文化、民生五大环节,实现社会创造力、产业竞争力、环境承载力、文化软实力、群众满意率的全面提高,推动城市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转变。
六是实现六个转型、建设六型城市。新时期无锡的发展,要由工业经济主导型向服务经济主导型转变,加快建设服务经济主导型城市;由环境损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由市县、城乡分割型向区域、城乡一体型转变,加快建设区域、城乡一体型城市;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由文化缺失型向历史文化型转变,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型城市,在转型中实现城市发展的大跨越。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指导思想,其最大的实践性特征在于探索和创新。这几年我们走过的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从初步到深化,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完善、提升之路。踏寻这条道路的方法我们已经找到,就是积“跬步”以致千里,就是以实践检验一切。回顾已经走过的道路,是为了展望未来前进方向;坚持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选择,既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完善和深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突破创新,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完善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切实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富民强市,使无锡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明确产业升级方向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城市的命脉。产业层次和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根本依托。什么样的产业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口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归根到底需要靠产业升级。产业不升级,城市就难以转型,发展就不会科学。
7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视察工作时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过度依赖工业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投入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我国资源环境将难以承受,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当前,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江苏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他明确指出:“苏南地区要着力扭转产业重型化的趋势,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减轻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这可能是一个艰难、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但是苏南必须走这一步。”“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和珍贵。江苏省也是寸土寸金,要高度重视集约利用土地,节约每一寸土地,用好每一寸土地。”改变过度依赖工业增长和资源环境损耗、扭转产业重型化趋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点出了我省特别是苏南地区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无锡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
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确定,首次具体明确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长三角主体功能区从重点发展区到优化发展区的产业新定位,表明长三角地区实现整体战略性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同时也表明国家希望东部发达地区率先进入国际产业体系分工的更高层,并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腾出更大空间的战略考虑。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明确无误地成为我市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核心目标。
为此,结合无锡这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无锡产业升级的正确方向,就是实施产业高端化和多元化战略,集中精力、资源,聚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效规模化现代农业,大力扶持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序分流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无锡成为创新型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军城市,成为走科学发展道路和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先驱城市。
有人说无锡是工商名城、制造业基地,讲发展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放弃工业。殊不知,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本身就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有的虽属服务业范畴,但也是依托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人说,讲发展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好高骛远。但只要到印度去看一看,就不会再说这个话了。印度虽然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电子和计算机时代带来的好处,但是印度抓住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先机,具有后来居上的能力,完全有可能通过转型,跨越式地进入知识社会。无锡具有很多发展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印度的一些城市可以,无锡更有条件。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这样的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城市如英国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德国鲁尔区,新加坡等,都曾经历了城市产业变迁与经济转型的过程。这些城市依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多种途径谋求经济转型,并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英国的伯明翰为例,伯明翰是英国工业发源地,曾享有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制造产业辉煌时期。在其鼎盛时期,英国25%以上的出口产品由伯明翰制造,工业部门囊括了机床、仪表、车厢、自行车、飞机、化学、军工等,制造业就业人员占该市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50%。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伯明翰的制造业除汽车产业外,其他制造行业已丧失竞争力,经济出现大幅衰退。据伯明翰市政府统计,1961年该市几乎没有失业人口,但1979—1983年间,失业人数达19万多人。面对经济急速衰退,伯明翰市抓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机遇,改善商业环境,吸引创新投资,大力发展金融、商业服务、会展、旅游、创意等产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使伯明翰在20多年时间里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成为欧洲排名领先的城市。大量的事实说明,在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以及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增长极的经济结构,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普遍规律,我们今天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
从国内城市竞争的态势看,这样的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早在“九五”期间就已明确提出,但在不同的阶段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各地区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当前国内先进城市的主视点已聚焦在以软件产业为代表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并将发展这类产业视为决定城市未来命运的关键。以大连为例,很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大连仅仅是城市建设的样板,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而事实上大连在产业升级的战略性谋划上,至少比别的城市早了十年。GE大连公司行政总监王春山对10年前到国内一些城市为公司选址时的遭遇记忆犹新,因为他们的业务是BPO,不需要生产线,只需要写字楼与软件、金融及外语专业人才,前期投资不过1000万,当时很多地方根本不把他们当回事。但大连热情接纳了他们,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极有远见的行为。“2008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公布的中国软件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大连的软件服务外包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一,软件年总收入全国第八,软件出口额全国第四。目前大连已形成较完整的外包业务产业链,并逐步扩大到技术含量高、管理含量高和附加价格高的外包产业。大连提出到2012年,软件产业的出口量和规模在中国达到第一位;2018年左右,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新领军城市。
从长远看,发展地方经济关键是靠消费的刺激,尤其是中高收入群体、高素质人才的消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效规模化现代农业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和造就一大批中高收入群体。回顾分析国内外一些城市产业发展的轨迹,对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效规模化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现在已没有观望和懈怠的理由,唯有奋起追赶,才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产业升级既具有现实的基础,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无锡的经济总量、非农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轻重工业比重等多项指标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标准模型中工业化后期的水平,但居民收入、服务业比重、工业内部的高加工系数、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则落后于相应进程。这种现象足以说明,我们过去的发展是重点突破型的,因而具有很大的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的突出表现就是人口素质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和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经历相比,我们完成这一轮工业化所用的时间更短,因而遇到的矛盾更加集中。美国经济在1973年左右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调趋势,经济学家分析,当时环境管制立法和执法的加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去年开始,我市一些经济指标增幅出现了回落趋势,这既有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因素,也有我市下决心淘汰落后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的因素,更有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尚不到位的因素,这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个“坎”,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努力采取措施缩短阵痛的时间。能不能成功迈过这个“坎”,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聚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效规模化现代农业,大力扶持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实质就是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业。智力、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不仅是“绿色”的,而且成长性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从我市的两组园区比较来看:一组是无锡(国家)软件园和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另一组是南长扬名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北塘金山北科技产业园,他们的主导产业不同,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也明显不同。第一组的软件园以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工业设计园以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为主;第二组的扬名产业园以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为主,金山北产业园以金属材料、金属制品等产业为主。2007年完成的开票销售,前一组分别是101.9亿元和208.67亿元,分别增长56.5%和26.7%;后一组分别是26.5亿元和86亿元,分别增长19.5%和6.2%。2007年亩均年销售额,前一组分别为2300万元和2086万元,后一组分别为204万元和107万元。两组数据比较,反差十分巨大,其中就亩均土地产出效益来看,前两个园区是后两个园区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劳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样的发展阶段,我市产业升级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整体上提升我市一、二、三次产业的层次,使企业和地方共同获得高额利税收益;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整体上改善我市的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并将因此从根本上、整体上大幅度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在强市的同时真正达到富民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质的最终体现。
三、落实产业升级策略
产业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从本质上说,产业升级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之力和政府之手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因此,推进产业升级,必须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自觉担负起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重任。
1.坚持做好“加法”,加快投入转向。改革开放30年来无锡企业大多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利用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使企业成就了发展的辉煌,另一方面又使企业正在走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为继;以大量物质资源消耗为前提的粗放型加工制造业,正在面临全球资源短缺和价格上升的严重冲击;人民币持续升值,正在快速消解企业狭小的利润空间;传统工业化导致的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企业发展受制于资源、环境约束的瓶颈。企业发展的现状表明,传统的外延增长方式正在结束。无锡企业必须紧紧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以脱胎换骨的勇气,明确新一轮发展重点,加快投入转向,坚持做好“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浴火重生。要切实加大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真正做到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舍得在科技上加大投入,敢于在创新上花钱,坚持以应用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先进技术的自主应用为重点,努力突破关键性技术,以技术进步支撑企业的长久发展,增强适应市场竞争的综合竞争力。要切实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拿来主义的勇气、全球战略的视野,坚持走开放型的科技创新之路,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组织各方力量联合攻关,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配套和自主研发能力。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紧贴市场需求,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步伐,加快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切实加大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培育力度。强化质量与知识产权意识,推进标准化建设,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做好“除法”,加快发展转型。以外贸出口为导向,无锡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步进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无锡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领域,“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使无锡企业被挤压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受制于国际产业链强势环节(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控制。对照一下发达国家市场价格就会发现,2006年我国出口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为3.51美元,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美国市场上流行的芭比娃娃的价格是10美元,中国企业所得仅0.35美元;罗技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中国制造”的鼠标,这些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中国从每个鼠标中仅能得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外贸利润绝大部分被外商拿走,加工制造环节利润有限,市场风险较大,这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存在较大隐患,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对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无锡企业必须要清醒地看到这一发展的现实挑战,加快发展转型,坚持做好“除法”,不断提高企业适应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要实施产业高端战略。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主动切入国际产业链强势环节,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逐步构筑企业国际化的产品支撑、产业基础,提高自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要向产业链上端延伸。以发展研发和知识产业为重点,凭借无锡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和先发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扩大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空间和发展纵深,抢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强势地位。要向产业链下端拓展。紧跟国际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重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努力培育和形成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下单”能力,形成研发-生产-市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提升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努力以较少的资源、环境和劳动资源的代价,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产业升级既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的主观能动过程。因此,在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突出“看得见的手”的力量,以政府的积极作为,努力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1.坚持做好“减法”,实现腾笼换凤。无锡地域狭小,人口和企业密度大,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目前,无锡的土地开发强度达到了23.7%,全省最高,人均耕地面积0.43亩,全省最低,但是单位土地发展密度却远远低于国际和国内先进城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坚定不移地做好“减法”,“腾笼换凤”、“破旧立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给新兴产业、高端产业腾出资源,让出空间,创造条件。要淘汰一批。围绕实现“三大转变”,加快淘汰“三高两低”(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和“新五小”落后产业,确保到2010年初步形成结构优、质量好、效益高的现代化产业结构。要转移一批。通过工业“退城进园”、“工业进园区”和南北共建开发区、跨江联动开发等途径,一方面,将企业的销售、研发总部留下来,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留下来;另一方面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企业转移出去。要“走出去”一批。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规避贸易壁垒,有效突破贸易限制,利用境外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引导科技型企业掌握国际经济规则,走出去利用国际科技和人才资源,在更大空间追求新的发展。
2.坚持做好“乘法”,实现筑巢引凤。产业升级离不开各类载体建设。各类载体建设和配套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业升级的成效。发挥政府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必须注重筑巢引凤,做好“乘法”,切实为产业升级提供各类承载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要强化“三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三创”载体建设,确保到2010年底全市“三创”载体面积累计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科教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孵化育成功能,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通过2年左右的努力,建设20个服务外包专题集聚园区,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向无锡市服务外包园区集聚。要强化开发区功能创新。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开发园区发展经验,推动开发区从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发展平台跨越。引导开发区大力吸纳国际国内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各类开发区资源整合,发挥好现有出口加工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国家工业设计园、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各类特殊功能区,引导开发区由传统的工业园向“四高联动”的科技园区、创新园区转变。要强化各类载体发展环境建设。按照国际化、信息化、社区化、人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类载体“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水平。按照“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助教、成功之后当保安”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技术支持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教育培训平台等各类公共平台,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和种子基金,为各类载体提供良好便捷齐全的配套服务。
(三)形成政企发展合力
推进产业升级既是一种企业行为,也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是腾笼换凤还是筑巢引凤,都需要政府和企业相互配合,积极作为,朝着既定的共同目标努力。
1.引进。推进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城市建设,制定和推进后“530”计划,加快建设一批“530”大厦,建立“530”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和项目促进中心,力争三年内再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000人,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注重引进研发机构、销售中心及地区总部,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无锡设立研发中心,推进现有外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促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新技术“溢出”,带动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引进金融、保险、物流、旅游、会展、商务、信息等项目,不断完善投资贸易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2.培育。按照建设“五个中心”的目标,加快发展“两高两低”(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先进产业,大力发展以“三谷”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向产业高端、价值链高端攀升,使集成电路制造与设计、光伏太阳能制造与研发始终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大幅度提升液晶和生物产业在国际国内的规模和水平。大力发展以“三基地”为先导的高端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太湖保护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使动漫设计、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要着眼做大做强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支持风电、微纳、环保和数字信息等产业加快形成核心技术和提升规模水平,培育具有成长性、爆发力的新兴产业。
3.合作。加大力度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技、招商引智的力度,在深化拓展“7+1”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吸引更多的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来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创办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参与无锡重大项目开发和科技创新活动。要充分发挥在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工企业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鼓励其开放科技资源、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引导其主动适应无锡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科研活动,并就地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要更大力度地用好国际创新资源,积极鼓励无锡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与境外创新主体合资合作,在更广领域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富民强市,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认识、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合力推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一当好、三争创”新局面,把无锡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摘自杨卫泽同志2008年9月7日在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